“伟大的公司并非不可战胜。”面对自家新推出的一系列移动互联新产品,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如此说,“我们不会像竞争对手一样,让中国市场成为其新品发布的次级市场。”
据认为联想发布“个人云”战略,就是希望进行提前布局,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再次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杨元庆更成熟了,也显示出了咄咄逼人的气势。
“伟大的公司并非不可战胜。”11月29日,面对自家新推出的一系列移动互联新产品,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如此说道,“我们不会像竞争对手一样,让中国市场成为其新品发布的次级市场。”
当苹果iPhone4S屡屡与中国大陆市场擦肩而过时,杨元庆的这番话迎来了一片掌声。 本土优势尤其是渠道优势,这是联想的核心优势,但再次叫板苹果,联想能拿下这个“先机”吗?
全线产品叫板苹果
业界人士都记得柳传志“下定决心要和iPhone背水一战”的气魄,也都记得柳传志在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之前的反思:“我们在移动互联领域的进展并没有那么快。”但这一次,经历了乐Phone、乐Pad的市场起落后,联想对于移动互联终端市场的信心与把握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11月29日,联想集团宣布启动“个人云”战略,推出了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大品类的全新一代“乐”终端,以产品组合全面覆盖各个细分市场。联想还推出了以乐云为核心的完整“个人云”解决方案,将四屏终端与乐云服务融合,为用户带来便捷的个人信息管理,四屏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全面的社交网络支持。
与此前单独发布乐Phone或者乐Pad的情况不同,这一次,联想在硬件、软件、云端的全面布局,实现了从“个人电脑”向“个人云”的全面转变。
“苹果很伟大,但并非不可战胜。”谈到竞争,杨元庆很坦率地表示,主场优势和本土化策略是联想叫板苹果的最大本钱。 据杨元庆透露,联想智能手机有望在本月实现单月销量100万台,而在平板电脑市场上,联想也已经取得国内市场第二、国内Android平板市场第一的成绩。
抓住“云”机遇
移动互联与云计算的紧密结合已经不言而喻,联想在云计算上的发力很早,但却是基于私有云,为企业提供云服务。也正是基于企业级私有云,这一次联想推出的乐云服务显得与众不同。
据联想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贺志强介绍,联想全新推出的“乐云”,带来了“个人信息管理、互联互通、社交网络”三类服务,将四屏终端与乐云服务融合,四屏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带来“个人信息管理、互联互通、社交网络”三类服务,为用户带来便捷的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全面的社交网络支持。贺志强强调,这标志着联想完成了硬件、软件、云端的全面布局,正在从“个人电脑”向“个人云”转变。
可以看出,联想发布“个人云”战略就是希望进行提前布局,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虽然目前众多公司都推云服务,但能够实现跨终端以及多终端协同的个人云终端项目还不多,联想正是在抢占这一先机。
新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报告显示,到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
云,是个机遇,对联想也不例外。
开放联想乐商店
打造应用商店,吸引众多应用开发合作伙伴的加盟,在这条移动互联产业链上,联想已经发力。发布新的移动互联战略的同时,联想还举办了联想应用开发商大会,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位开发者参会。
据杨元庆表示,联想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开发者成长。如乐商店为开发者提供多种增值服务SDK(软件开发工具包),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推广服务,包括乐商店的线上推广、联想店面推广、新品促销绑定等。
在众多联想应用开发商合作伙伴中,3G门户是个典型案例。据3G门户总裁张向东介绍,3G门户此次之所以能获得“联想十大优秀合作伙伴”奖项,是因为GO桌面目前已经成为一款千万级用户的应用,它不仅能优化Android手机原生的桌面界面,更能让用户的手机感受到流畅的操作和便捷的管理。
联想的野心很大,在挑战苹果方面,联想抓住中国本土的优势,已经布下战局。但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其实核心点仍聚焦于根本,那就是产品。
有此一说
中国企业现在最好不“碰”云计算
12月6日下午,新华都总裁唐骏在举行的IT时代周刊CEO年会上表示,云计算是一个商业炒作,由于目前云计算仍然处在定标准阶段,中国企业现在最好不要去碰“云”。
唐骏说,去年我站出来说不赞成云概念、云计算浪潮,因为我觉得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东西,但今天我要改变我的想法。“为什么改变我的想法?因为我觉得需要有一个概念推广整个技术的发展、产业的发展。”
唐骏表示,国外大型企业推出一个新的东西通常会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炒作概念,第二个阶段是制定标准,第三个阶段是推出产品。
“云概念出来了,逻辑非常清晰,从概念到标准、到技术到产品。我相信随之而来,所有这些东西都会以产品的形式来推出来。最终需要我们用户买单,买这所谓概念的单。”唐骏说。
他警告中国企业,现在最好不要去碰“云”,因为“你不是云标准制定者,也不是技术开发者,也不是概念提倡者。”
但他在演讲最后话锋一转:“我觉得现在可能‘云’离你稍微早一些,两三年之后如果不提云的话,这个企业没有出路。”
他还建议,中国企业家一定要关注“云”,但千万不要被“云”的概念所束缚。
(云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