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怎样看待煤炭价格临时调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林火灿 

  目前,我国进入了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在水电发电能力趋弱,新能源建设进程缓慢的背景下,能否保证迎峰度冬期间的发电用煤(简称电煤)供应,已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为规范煤炭市场秩序,稳定电煤价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对电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明确了5500大卡市场煤价格从明年1月1日起不得超过800元/吨,2012年度的合同煤价格涨幅不超过5%。同时,国家发改委还适当提高了电价。

  业界分析认为,这一旨在平衡煤炭和电力行业双方利益的政策组合拳,将使日趋紧张的电煤供应形势得到缓解。从长期来看,要促进煤炭和电力行业的协调发展,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冬明春,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千瓦至4000万千瓦,华中和华南地区可能进入严重缺电状态。

  在我国电力供应结构中,火力发电仍是主力。201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9.6亿千瓦,其中火电7.0亿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70%以上。

  据预测,2011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7万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将达3.6亿千瓦时至3.7亿千瓦时。以当前的发电量煤耗水平计算,全年电力行业耗煤将达18亿吨至19亿吨,其中,四季度电煤需求量达3.5亿吨至4.5亿吨。如果出现持续极端低温天气等情况,电煤供应紧张的形势将进一步加剧。

  2010年,在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煤矿数量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我国煤炭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总产量达32.4亿吨。行业快报显示,今年前3季度,全国煤炭产量累计完成26.91亿吨,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将超过35亿吨。

  从数量上看,四季度单季煤炭产量完全能满足火力发电需求。但是,在“不差煤”的情况下,火力发电企业却面临着“煤荒”的尴尬。

  在此情况下,电力企业不得不到市场上去买煤补充,这又推高了市场煤的价格。而市场煤价格上涨以后,发电企业又不能主动调整电价,无法快速将增加的燃料成本转嫁出去,亏损自然不可避免。

  今年前9个月,中央5大发电企业火电业务亏损266亿元,资不抵债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20%。部分发电企业已经开始出售发电资产,暂缓建设新的火电项目。

  此次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煤电价格调控政策,对电煤价格进行了临时干预。一是适当控制合同电煤价格涨幅。二是对市场交易电煤实行了最高限价。

  此外,此次调控政策在对价格进行临时干预的同时,还针对各地设立的煤炭基金和收费项目较多、标准较高的情况进行了清理整治,以帮助煤炭企业缓解经营压力,更好地执行电煤价格调控政策。

  “从短期来看,放宽合同煤有助于提高电煤合同的履约率,而限价市场煤则可以防止煤价继续攀升。”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张粒子说,在临时干预政策取消之前,受市场煤价格“天花板”的约束,煤炭价格疯涨的行情很难再现,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解除以后的市场行情是否会迎来“井喷”,则还有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