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徽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矿综采一区,让大家惊叹的不仅是该区原煤产量一路高升,更让人赞服的是该区已实现了安全生产10周年,截止到11月16日,该区已累计生产原煤122万吨,提前两个月步入“百万吨区队”行列,这已是该区连续8年突破百万吨大关。
面对采场向边远地带延伸,矿压日益凸显的实际困难,何以实现高产、稳产,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日前,笔者走访了该区。
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11月17日夜班,在该区班前会上,队长李志方正在对16日班前会上的学习内容进行提问,被抽查的员工都过关后,他又带领大家学习当天的“一日一题”。
要实现安全目标和员工的素质提升,掌握安全要领是关键。今年来,该区不断加大本质安全型员工的建设力度,实施提炼了“四个一”活动,即,每日必须学习一道与本岗位相符的安全题;每周学习一个事故案例;每月坚持召开一次班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及职工代表参加的总结会;每月邀请专业“技术大拿”为大家上一堂岗位技能课。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该区更加侧重于员工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定期分工种、分岗位开展内部技能比武活动,提升员工安全技能水平。该区还实施“菜单式”安全管理模式,将各专业、岗位、工种的作业工序标准进行细化、量化,构建出了层次分明、标准明确、任务清晰、考核有序的工作任务落实体系,成功将员工塑造成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控制了违章作业和工伤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打造有序作业环境
人的行为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创造整洁有序的作业环境则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有力保证。该区从细处着手,突出“本质型”这一目标,将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治理作为质量标准化创建的基础工程和安全生产的保障工程来抓,对井下所有作业区域、机械设备进行责任划分,以明确班组,明确责任人,明确标准进行定期彻底整治,并按照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环境卫生治理标准,将井下所有作业环境实行承包制,为切实让班组和责任人履行好责任区治理职责,该区还将作业区域的环境卫生治理效果与员工当班工分分配、月度班组长绩效考核相挂钩,并将环境治理作为交接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验收人员不仅对现场工程质量、机电设备进行验收,还要对作业区域的环境卫生和一些“细枝末节”进行验收,促进本质安全型环境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安全谈心聚人心
“安全谈心”聚人心促和谐。“昨天你在机头进行超前支护时,端头少打一根支柱,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这是该区区长代永彬与违章员工小杨进行岗前谈心的一幕。像这样的“安全谈心”,代永彬每月最少都要开展十几次。只要区队发现了“问题”员工,都要和他谈心,员工们风趣地称代区长的办公室是“谈心会所”,是上下级沟通的“聊吧”。为真正以谈心来化解员工的思想疙瘩,确保员工能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生产岗位中,该区还不断增加扩大谈心范围和人次,要求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必须每月与10名以上的员工进行谈心交心,并对谈心内容、范围、对象、要求等都进行了具体规定,对安全意识淡薄、业务技能较差的职工,进行重点谈心教育,及时消除了员工思想隐患,确保了每名员工安全上岗。
技术创新促安全
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目标,不仅在管理上有创新,更要在技术上有突破。综采一区主要担负任楼矿大采高工作的回采安装任务,频繁地搬迁、安装工作面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还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浪费,每个工作面的拆除与安装周期均在2个月左右,如采取传统方法安装与拆除,将给矿井正常接替造成紧张局面。针对这一实际,该区在遇到收尾工作面与新安装工作面较接近的情况下,摸索出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垮上山连续旋转回采技术》,在无需拆除、运输、安装、施工切眼的传统工序下,便实现了工作面的整体搬迁,为高产稳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今年以来,该区已累计创新各类技术成果20余项,其中,有10余项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推动了流程优化和技术升级。(张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