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汪东颖:“小打印机”改写“巨人游戏”模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邓纯雅

  

  一台小小的打印机,也能填补所谓30年的国内行业空白?

  “这是一个常人并不了解的行业,这个行业的特性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美日全球垄断。”赛纳科技的CEO汪东颖颇有些激动地表示。正因此,去年底,塞纳科技研发出中国国内第一款激光打印机“奔图”,一时间竟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赛纳科技不但被认为填补了中国产业空白,更被视为中国2011年最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公司。

  

  科技创新不畏“巨人”

  

  如此受期待当然不仅仅因为一款产品,真正的原因在于,赛纳科技创新了打印机行业的商业模式。

  一直以来,打印机行业被称为“巨人的游戏”。不是技术高难到无法攻克,而是几大打印巨头为这个行业制定了特殊的商业模式。他们将高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高成本的打印机主机低价出售,再通过持续不断地出售高价打印耗材牟利。如此模式辅以庞大的专利壁垒,使打印机和耗材行业成为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投资、高专利保护的行业。令诸多垂涎者望而却步。

  

  突入上游找缺口

  

  但是,对这个看似不容染指的市场,汪东颖却打起了主意。其实,早在成立赛纳科技之前,他已先后在打印耗材市场中浸淫十几年,所打造的耗材王国也曾在全球市场掀起过阵阵波澜。那么,何不突入上游?

  但这又谈何容易。要知道,一台小小的激光打印机,其研发专利可达到十几万项,技术门槛之高,是很多行业都无法比拟的。赛纳虽是做耗材出身,主要生产通用性硒鼓系列产品,但一下子延伸到技术难度加高数百倍的上游整机产业,不是空有决心和梦想就能做到的。

  不过,金融危机给一直栖身于外贸市场的赛纳科技帮了忙。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使得全球打印机市场都遭遇到重创,赛纳作为主要生产耗材的厂家,也受到冲击。但坏消息常常同时意味着好消息——中国市场打印机需求在增长,在2008年这个最坏的年份,中国也售出1000万台,保有4000万台!

  “这才是我们要努力的市场啊!”汪东颖大悟。

  此前,多年经营之下,赛纳科技已经在激光通用耗材领域里占有了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作为下游,往往还是受制于整机厂商,并且要与其他非兼用性耗材品牌进行正面竞争。金融危机的到来恰恰给了赛纳必须面对转型的契机,研发自己的打印机整机成为其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看上去,这不过是个外贸转品牌的又一个案例而已,但与众不同的是赛纳科技对自己所瞄准的打印机的精准定位。

  

  定位式创新的背后

  

  2010年12月6日,赛纳自己研发的国产激光打印机“奔图”掀起盖头。其定位点正在于“信息安全”。

  由于奔图激光打印机的系统集成芯片完全是由赛纳科技技术人员自己研发的,奔图的价格是中国的——低于同类产品30%,但性能是国际化的,为了满足大型组织客户对于保护环境的要求,奔图系列产品在耗电量、耗粉量、排污量等多个环节都要比同类产品更加环保高效,这其实也紧扣了汪东颖口中对于市场的紧密关注。

  根据行业人士预测,如果发展顺利,奔图可能在上市5年之内达到100亿规模的市值。对于这样的估计,汪东颖除了表示乐观之外,还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不会那么着急去盈利,从准备做这件事情,到现在获得一定的成就,我们已经十分满足,做好技术攻关之后,更关键的还在于品牌、渠道和服务的配套,这也是未来我们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