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星善
广西百色革命老区辖下的德保县,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言,来德保,即得宝。但德保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县,德保县要想突破发展,必须走工业化道路,紧紧抓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广西自治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等重大机遇,以工业为突破口,依托优势资源,扩大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这是推动德保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首选之策。
1、德保县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及工业发展现状
德保县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待投资开发的新热土。经地质勘探,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铝土矿、铜矿、锰矿、钾、煤矿、金矿、铁矿、磷矿、锑矿、水晶矿、重晶石、大理石等20多种。近年来,德保县紧紧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成大县、十年建基地”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加快推进“铝业为引领、锰业做助推、酒业树品牌”的特色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努力改变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工业企业,构建起了以铝业为主的多元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德保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是铝业龙头支柱加强。
2010年华银铝业实现稳产、增产,全年氧化铝产量180万吨,增长36.5%;完成产值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4.56%。铝产业是德保县第一支柱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德保县应依托铝土资源,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以生态铝工业基地为龙头,拉长铝产业链,瞄准精深加工方向奋起实现“二次创业”,全面加速“千亿铝产业工程”建设步伐。
二是锰、铜产业取得新发展。
重点在足荣工业园区的五里湾片区推进锰产业开发,加快推进11台炉的竣工投产,着力把锰业发展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10年德保县锰产业实现产量5.7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5.93亿元,增长35.7%。德保铜矿实现铜金属产量1611吨、产值1亿元,分别增长22.1%、47.92%。
三是酒产业稳步提升。
酒产业品牌从3个增加到8个,现有的8个酒厂生产运行稳定,全县生产酒产品5500千升,增长17%;实现工业增加值1900万元,增长18.75%。
四是园区经济不断壮大。
目前,投入3000多万元改善提升园区供排水、路网、通信网络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到2010年,德保工业园区已有入园企业28家,总投资超过126亿元,已建成投产企业26 家;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66.67%。
五是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13%,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
2、开阔思路,完善条件,为工业大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德保县传统产业比重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如何把传统产业改造成新型工业,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摆在德保县面前的重大课题。德保县应结合当地资源和产业实际,通过科技创新,走内生式发展道路,一方面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型、高效、环保的现代工业。当前,德保迈进“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决战时期。德保要开阔发展思路,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创先争优,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力争到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5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50亿元的目标。当前,德保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 更新观念,加快整合“大工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急剧加快,德保县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大工业”思路,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两种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县工业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地处矿区前沿的优势,依托丰富的矿产、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发展好特色主导产业,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夯实工业强县的基础。一是要正确对待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发展关系。要冲破思想禁锢,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性质的企业全部纳入“工业强县”的大旗之下,努力促成各级各类企业在信息上互享、市场上互帮、管理上互学、发展上互比的新格局。二是要加速工业、农业、商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围绕社会化生产、组织化销售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工业、农业、商业的协调互动关系,加速农业向工业靠拢,加快工业向农业渗透,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二) 扩张总量,狠抓工业投入。
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社会、金融单位多元化加大工业投入,扩张企业规模,扩充经济总量,关键是要创新思路,拓宽发展县域工业的投融资渠道。一是借助外力。精心包装项目,尽可能多的争取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性投资。依靠优势项目、优良环境、优质服务,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启动民力。要努力激活民间资本,培植多元工业主体。三是激发活力。要用改革的办法整合企业有用资产,盘活资产存量,推进机制、管理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投资担保公司、投资开发公司、租赁公司等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加强企业经营者诚信教育,协调改善银企关系,争取更多的金融投入。
(三) 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是坚持效益优先,强化企业管理。要引导企业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努力实现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企业、名牌产品的推介力度,切实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大胆探索新的营销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人才服务中介机构,为企业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技术人才;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对我县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技术创新项目,抓好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国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三是突出重点,抓好铝产业配套,锰产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四)依托载体,培育工业发展增长极。
德保县要倾全县之力把足荣、马隘、五里湾工业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工程来抓,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制订优惠政策,创新园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快项目、资金、人才向园区集中,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继续实施好工业园区提升大会战,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园区产业配套、商务服务、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继续做好德保县工业集中区列入自治区A类园区的申报评审工作,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力度,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园区功能的全覆盖。加快园区征地储备工作,促进企业尽快落地建设,促进产业聚集,使工业园区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
(五)优化环境,构建县域工业发展平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中最大作为就是优化环境,构建县域工业发展平台。因此,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德保县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实施“环境兴县”战略,在营造良好市场、法制、改革、政务、舆论、人文环境上下功夫,提供公开、透明、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德保县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安家落户。
(作者为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