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经济综合效益的基础,同时也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永元号村经济与其他一些欠发达地区一样,尽管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受自然环境等多种客观因素影响,整个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的粮油型的农业结构没有多大改变,这种单一的农业结构,不仅启动不了农业自身发展的活力,而且制约着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把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作为增加农村经济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是符合永元号村实际的。” 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永元号村主任张国义平缓的语调,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张国义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前提条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解放,束缚人们手脚的旧观念不破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一句空话。多年的传统,种植业在村民的心中根深蒂固,转变观念遇到了不少阻力,我村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作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重要前提的高度来认识。在解放思想上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看成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是农民从“温饱型农业”向“致富型农业”跨越的根本出路。二是要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看成是一个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又具有增值效能的综合开发体系。三是要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看成是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使更多的农副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助推力量。四是要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看成是推动农业走上种养加、贸工农相结合发展路子的基础,它不是简单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五是要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作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内部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保证农业走上高产、优质、高效轨道的有效手段。经过不断的引导和村班子成员的细致缜密的工作,村民从开始的对抗不合作到理解支持至积极响应。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山区农村市场经济,根本性问题在于把农民引向市场。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对市场经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知、不会、不敢、不适应等问题。需要突破以往的传统做法,寻求新思路,采取新办法,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纳入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予以重视,作为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根据当前农村以户为生产单位的实际,在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要引导农民敢于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用市场引导生产,促生产适应市场,从市场需求出发,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用既定的“稳粮抓钱,兴农壮工,帮富带贫,加快发展”的战略构想,下大功夫引导农民“背着算盘种田,盯着市场调整,围绕效益挣钱”。准确把握市场经济信息,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大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广大农民群众大胆地突破小农经济“小而全”的趋同结构,加速发展,从而创造出理想的经济效益。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我村成立赤峰市敖汉旗三元种养合作社吸收村民入社,为村民搞养殖、种植提供行业资讯、技术支持等,经过不懈的努力,村上的养殖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全村80%以上的村民搞起了养殖业,养鸡、养猪。一座座规模化的养殖小区建立起来,形成了综合效益。村民不再为卖粮难而犯愁,粮食就地转化成饲料。鸡、猪粪便作为农家肥施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种出来的粮食是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鸡、猪食用这种饲料,能改变品质,经济价值会更高,形成一个绿色的循环产业链。下一步发展有机农业,把地区的特色经济作物杂粮杂豆形成规模作业,做成品牌。张国义说得很动情。这位平凡的年轻人,在这片热土上构筑自己的梦想,追逐自己的未来,但愿他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