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语
国家发改委近日将反垄断的目标指向了医药企业。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开出首张反垄断罚单,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非法控制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原料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被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逾700万元。由此,一场反垄断风暴即将在医药业内刮起。
□ 本组稿件采写 杜海 姜旺
首张罚单
剑指医药原料垄断
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披露,两药企操纵药品原料(复方利血平原料药盐酸异丙嗪)价格,导致该国家基本药物几乎断供,因此对其开出巨额反垄断罚单———潍坊顺通合计罚款687.7万元,潍坊华新合计罚款15.26万元。这也是国家发改委价监司更名为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后,开出的首张反垄断罚单。据悉,复方利血平的主要原料即为盐酸异丙嗪。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盐酸异丙嗪的供应和价格异动,正是源自潍坊两药企今年6月初同供应商辽宁东港市宏达制药公司和丹东医创药业公司(全国仅此两家盐酸异丙嗪生产企业)签订了所谓“独家代理协议”,从而垄断了盐酸异丙嗪在国内的销售。
记者获得的潍坊两药企与上述两家盐酸异丙嗪生产企业签订的《产品代理销售协议书》显示,前者分别独家代理后者生产的盐酸异丙嗪在国内的销售;未经前者授权,后者不得向第三方发货;此外,双方协商的代理价格为252元/公斤,而盐酸异丙嗪此前的价格仅为178元/公斤。值得一提的是,潍坊两药企分别签署的代理协议,文字、条款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控制原料之后,潍坊两药企开始接触四大下游生产商(常州制药厂、亚宝药业、中诺药业、新华制药)。据记者调查,潍坊顺通与常州制药厂谈判时,要求对方将投标价格提高到6元/瓶,并给予潍坊顺通1元/瓶的返利,但谈判未果。同样,其余3家生产商也没有接受其相关要求。潍坊两药企遂联合将盐酸异丙嗪售价提高到最高2600元/公斤,提价幅度达14.6倍。几个月前,四大下游生产商被迫停产复方利血平,仅靠库存向医疗机构维持供货。
铤而走险的背后
是上亿元利润
潍坊顺通和潍坊华新的铤而走险,背后是巨大利益的诱惑。
根据两家企业的设想,先控制原料药提供商,再要求下游企业提高投标价格,并给予其每瓶1元的返利。记者粗略计算发现:复方利血平片全国年消费量约为90亿片,按照100片一瓶计算,这两家企业可稳获近亿元垄断利润。
事实上,潍坊顺通和潍坊华新已经不是第一次用此类手法垄断原料药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去年就有企业举报称,潍坊顺通涉嫌垄断维生素K1原料药。
维生素K1注射液同样是基本药物,其原料全国共有9个生产批文,其中只有安徽万和以及山东广通宝两家企业正常生产。与盐酸异丙嗪类似,潍坊顺通控制上游两家原料提供商之后,要求下游生产企业将维生素K1注射液投标价提高到8.5元/盒,并要求每盒返利0.9元。而在当年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标中,中标的维生素K1注射液仅为最高2元/盒。最终,与复方利血平一样,几家大的下游生产企业因为无法拿到原料,只能断供维生素K1注射液。
下游企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于此次首开反垄断罚单,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表示,企业为了一己之利,既控制原料生产企业,又控制药品成品企业,破坏了国家基本药物招投标制度,最终损害的是低收入的、需要吃抗压药的群体,“这种行为非常恶劣。”
“由于原料供应渠道的变更,合作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多方利益的驱动下,以前178元/公斤的原料价已成过去。”亚宝药业副总经理汤柯直言,“就生产企业而言,最不愿看到的是放弃既有市场。可是,目前原料销售被垄断,而进口原料成本又太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业内人士对此无不拍手称快,也希望看到医药原料的价格能够重新回升到正常的空间。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的处罚也会对原料药企业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让飙涨的原料价格悬崖勒马“降降压”。
短评ⅠDUANPING
医药企业的
“反面教材”
因原料供应“卡脖子”,基本药物产品屡现短缺困扰。此前发生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短缺、氯化钾注射剂断货、鱼精蛋白危机等,无不将矛头指向单一的原料供应渠道,而其背后折射的乃是基本药物供应链保障缺失的市场现实。
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资本操纵市场的乱象乍起。时下的复方利血平事件,无疑是其中一个缩影。在常州制药厂总经理唐健看来,仅仅是原料供应商变更就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产,说明“基本药物供应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理顺其供应链上的利益矛盾,系统性地各个击破。”
从今年来看,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启动了基本药物招标,廉价基本药物断供的问题屡屡出现。而此番“垄断门”事件的发生,无疑显现出当前廉价药物面临的利润微薄的困境,同时也为对目前药品生产中的垄断和变相垄断进行治理,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关链接】
利血平
复方利血平是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抗高血压药,全国目前有上千万高血压患者长期依赖此药,年消费量约为80亿~90亿片。目前我国仅有两家企业正常生产,复方利血平的主要原料药为盐酸异丙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