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水货刷机
商机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高振刚不久前才从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离职,创办了一家以“刷机”为主的公司。事实上,这家不到十人的团队只是深圳数百个“刷机军团”中最普通的一员。

  

  高振刚在邢台市的手机卖场里转悠了一圈,发现“刷机”一次的费用为80元。这不是刷机市场的最高价。在山东聊城,高观察到的另一笔刷机生意则为150元。据业内人士透露,仅最火的华强北一地就聚集了近百家刷机档口。

  如同华强北许多“闷声发财”的生意一样,“刷机”的出身讳莫如深而又人尽皆知——水货手机。由于原本面对的是海外用户,水货手机进入国内市场后难免要通过软件“汉化”,这便是“刷机”的雏形,也有了“十水九刷”一说。

  最早嗅到商机的是一群与移动运营商关系不错的人。张小军便经历过那段历史,四五年前他曾在华强北倒卖过水货以及翻新手机。早在功能机时代,他便观察到开始有人前来和水货刷机服务商合作,在汉化的同时,通过浏览器的标签或功能菜单植入运营商的数据业务,从后期用户点击消费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收益。这段“金子般的日子”在2009年左右一去不返。我们现在知道,这群人一度有个与“过街老鼠”无异的名号——SP服务提供商。

  然而,不断壮大的智能机水货市场很快给“刷机”生意注入新的活力。记者从多方渠道获知,目前水货智能手机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出货份额约在40%—60%之间。其中一位业内人士甚至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数字,水货智能机的月均出货量约为180万台。而在国内智能机普及初期,水货比重无疑更高。

  本质而言,智能机无疑有着功能机不及的应用拓展性。但对于对应用商店“复杂”的注册程序和“高危”的支付手段极不适应、习惯获得免费网络资源的国内用户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那些主动推送到手机上、选择不繁琐、最好是免费的应用。

  于是,水货手机厂商的“特殊渠道”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吸引了大量的手机应用开发者、平台开发者、ROM制作者、方案设计公司、运营商以及风险投资商们。

  刷机,看起来像个“大”生意了。

  (摘自《南方都市报》 余涛 丁家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