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中小企业1000余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其创造的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提供的城镇就业机会占75%,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但同时存在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等先天不足,使得它们在融资方面处于弱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审时度势,除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之外,必须对外努力提升其形象,增强本身信用价值。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运用传统渠道之时,大胆创新,使用新型金融工具进行融资。
创新融资方式
为中小企业注入动力
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的一些弊端(流程长、费用高、制度繁琐等),许多新型的融资方式具有便捷、低费用及担保、短流程、快速高效等优势,因此被许多中小企业所采用。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企业可采用信托融资。委托相关银行作为受托人,受托银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其量身打造“资产包”,并通过建立产品模型,估算预计年回报率、期限、管理费、手续费等具体费用。信托融资中的房地产信托,近两年内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由于信托制度的特殊性、灵活性以及独特的财产隔离功能与权益重构功能,可以用财产权模式、收益权模式以及优先购买权等模式进行金融创新,使其成为最佳融资方式之一。
采用资产抵押融资,常见的是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向银行抵押进行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是银行为解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而发放的贷款,主要用于固定资产项目的建设、购置、改造及其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的中长期本外币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和贷款计划的安排,必须以国家批准的项目计划和信贷计划为依据,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授权,先评估,后决策。
现在有不少企业还采用了应收账款融资,即以应收账款为工具为企业融通资金。企业利用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或者将其出售以取得所需资金。应收账款融资方式分为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质押和应收账款证券化。这三种融资方式虽然都利用企业应收账款进行融资,但在企业融资选择过程中各有利弊。
改变思路让融资更简单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中小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经营的不确定性较大、财务管理不规范,造成其自身融资能力较弱;其次,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再次,中国信用机构及担保体系尚未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另外,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其风险投资的概率大为降低。
为此,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以下几条改进意见:第一,中小企业要做好自身的诚信建设,规范信用行为,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第二,中小企业需健全自身的财务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实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便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状况进行考证;第三,企业还需积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第四,中小企业可向专业的服务机构咨询,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案与融资途径。(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