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会】
走进包钢西创轧辊公司机修厂加工段生产现场去具体体验、感知才明白,一线工人的付出不仅是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和手套,不仅是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工作那份执着与责任。当王广起映入我眼帘时,他满身油污的工作服,与高志忠师傅在车床边说着加工轴承压盖的事情,记者在采访他的过程中,深深地感觉到他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但却活得非常地精彩。
□ 本报记者 彭慧
11月7日上午9点30分,记者走进内蒙古包头市包钢集团西创轧辊冶金制造有限公司机电修配厂加工段,映入眼帘的是车床、铣床、刨床、锯床、插床等机床设备,这些机床设备主要是为包钢加工轴承压盖、隔套、销轴、辊子堵头、辊身、轴承座、拉杆头等备品和备件的。工人师傅们正井然有序地在机床操作台上加工操作。
“这些设备操作者必须具备过硬的操作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驾驭。”正在加工生产的女工张利平告诉记者,“要说对机床加工程序样样都精通的,就数我们段长王广起了,他连续十几年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48岁的王广起在机电修配厂干了整整28年,现在是机电修配厂加工段段长。1983年7月,初中毕业在家待业三年的王广起,招工进了包钢西创轧辊公司机电修配厂。20岁的毛头小伙子,走上机床操作岗位的第一天,看见车间的所有机床,既新奇又陌生。在师傅手把手的带领下,开始学各种加工工艺,无论自己如何细心操作,可生产出的产品总不如师傅生产的速度快、质量好。王广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一定要让这些机床听我的话,加工出花样繁多质量过硬的产品”,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成了王广起最大的愿望。深感自己对机床知识了解甚少,王广起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从最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学起,去书店购买了《金属切割手册》、《机械制图》、《简明五金手册》等专业书籍,一下班就回家刻苦研读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广起最终掌握了机械冷加工的一些专业基本理论知识,除了认真听老师傅指导、用心实践操作外,王广起已经对机床加工产品程序完全掌握。不到7年时间,他就从一个普通车床工人岗位荣升到班长岗位。
在班长的岗位十几年里,王广起说肩上的担子虽然重,压力大,但学习新的知识不能放松。正因为他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因而加工的产品深受客户和单位领导赞赏,1994年7月,王广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2年通过三年的自学拿到了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大学专科毕业证书。
王广起说,凡是只要机床能够生产的产品,我们都能加工出来。说此话后,王广起自己也感到很茫然。“冷加工这个行业知识同样更新快,所以我们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机械工人·冷加工》、《机械工人·热加工》杂志当成老师,从中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在王广起的带动下,加工段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工作中遇到了难题,我总是吃不好睡不着,总要把它攻克下来。”王广起就是这样凭借实干精神与扎实的理论功底在生产实践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近几年,随着需要加工的产品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技术不断发展,对加工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加工段成员自觉学习新技术,经过不懈努力,2010年获得“包钢西创轧辊公司2010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看着加工段整体素质提高,王广起喜上眉梢。
王广起说:“做加工维修的活,很多人觉得脏和累,薪水也不高,没有多大出息。可我不这么看,我认为这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什么工作都需要人去干,要干就要干好,要干就要干出个人样来。”
28年来,无论是在具体操作岗位还是在班长、段长管理岗位,王广起始终立足生产一线。谈到自己的转型,他除了说到要管理好这个加工段,用心去钻研冷加工技术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外,还说到要用心去熟悉掌握整个加工段的工序,用心去带领段里成员个个都成为精通多过工序的操作能手。“以前我只是用心干好自己的活儿,现在必须是用心去干好整个段里的活儿。”这句话看似朴素简单,更多地是透视出一位段长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