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喜讯传来,太原重机职工再一次沉浸在喜悦之中。记者来到太重,采访了曾经为“神八”发射塔架作出贡献的两位功臣:一位是太重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朗明;另一位是太原市特级劳模、太重金牌工人林克西。
现年62岁的李朗明很早就参与了卫星发射塔架的研发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起,她就一直担任发射塔架的塔吊主任设计师。谈到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她有着一肚子感慨:“此次发射‘神八’的是太重制造的921塔架。921塔架自问世以来,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从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包括不久前的‘天宫一号’,9次发射全部由该塔架成功托起的,921塔架因此被誉为‘功勋塔架’。从1970年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上天算起,40年来太重先后为我国的航天及国防事业提供了10余台(套)发射塔架及其他专用设备。竖立在我国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的9座发射塔架,除一座外,其余8座均出自于太重。”说到这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当记者问起有关发射塔架的一些常识时,李工如数家珍:“塔架是由两部分组成:顶部是塔吊,塔吊可以360度自由旋转;下面是塔体,里面有工作台、密封舱、电梯等设施,给工作人员提供方便的工作条件。不少人误以为发射塔架是一次性的,发射一次就制造一次,其实不是这样,同一座塔架可使用多次,但每发射一次,就要对塔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性修改,同时由于塔架常年受到风沙、盐碱的侵蚀,发射时火焰的熏烤等因素,必须经常性地进行严格维护,此间太重会经常派人到现场参与这些技术问题的处理。”
现任太重挖掘机分公司装焊组长的林克西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制造921塔架的情景:“说起来,921工程是1992年启动的。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太重花了10个月时间,先后完成了施工设计及工艺方案的制定,包括装备、2000多吨原材料、150万件外购件的采购及生产准备工作。在制造过程中,太重制定了塔架制造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对原材料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监控,焊接和机械加工严格执行规程,针对塔架制造工作量大、生产周期严重不足、技术要求严、结构件占用面积大等困难,组织全公司协同攻关,日夜奋战,先后攻克了薄铝板焊接、超长件焊接、塔体拼装、回转吊车超负荷试车等难关,终于在1996年4月12日通过了出厂验收,得到了国防科工委特装部、机械部军工司、基地和科工委设计所首长和专家的好评。921塔架高100多米,总重量达2300余吨,发运时先后用了7节专列近300节车皮,现场塔体拼装时,33000余个高强度螺栓孔,现场穿孔率达100%,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全天候发射塔架。”
“塔架属军工产品,质量要求极严格,我们能够亲手参与塔架的制造,是一生的光荣。中国人世世代代飞天梦想最终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的,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林克西如是说。 (曹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