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0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康师傅“喝”下百事中国
饮料业强强联合即将上演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黄烨 陈偲

  

  11月4日,中国台湾食品饮料巨头康师傅和世界第二大食品和饮料公司百事可乐达成协议,将在中国“组建战略联盟”,且康师傅饮品将成为百事公司在中国的“特许经营装瓶商”。具体而言,康师傅本次以全资子公司康师傅饮品9.5%的直接权益,“换购百事可乐中国(下称“百事中国”)非酒精饮料装瓶业务的全部收益”。

  这意味着,康师傅不是此前盛传的“并购”百事中国,而是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由康师傅生产的百事可乐产品。同时,百事中国仍将保留自己的“秘方”——浓缩饮料的配方,并将专攻薯片、麦片、饼干等在中国市场颇受欢迎的业务。

  

  战略联盟

  

  康师傅与百事中国的合作并非没有先兆。在结成“战略同盟”前,市场就开始疯传两种不同版本的收购版本:一种是康师傅要收购百事中国的经营权;另一种是康师傅收购百事中国51%的股权。

  在东方艾格饮料分析师陈静看来,百事根本不可能全部出售在中国的业务。“百事一直看好中国市场,2008年计划投资10亿元,今年年初又表达了追加投资的意愿,2013年的投资额据说更是要达35亿元。”陈静说,“这种情况下放弃中国,根本不符合百事之前的投资逻辑。”

  据协议,康师傅与百事中国结成的是“战略联盟”,且百事中国合资装瓶企业中的股东不会因此“联盟”发生变化。

  协议显示,康师傅饮品将与百事现有的在华装瓶厂合作,负责生产、销售和分销百事的碳酸饮料和佳得乐品牌产品,百事将继续拥有品牌和负责其市场推广活动。同时,康师傅饮品也将通过百事的授权,开始将其果汁产品在纯果乐品牌之下进行联合品牌经营,康师傅饮品和百事的现有装瓶企业将有权分销百事在中国的饮料品牌产品。此外,百事将把此联盟纳入其全球饮料创新计划。

  

  强强联合

  

  据陈静介绍,百事可乐在中国20多家装瓶厂中有“过半亏损”。他表示,北京、深圳和福州的装瓶厂的中方合资方纷售股权,“原因就是由于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加上饮料成本上涨,公司业绩出现亏损”。

  “所以,此次交易将产生共赢效果。”陈静说,一方面,百事中国的瓶装业务并不赚钱,通过换股的形式正好可帮助其降低投资和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百事中国还可借助康师傅的销售渠道,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

  “对康师傅来说,百事中国的瓶装厂也是康师傅扩张所需要的。”陈静说,“今年以来,康师傅投资力度增大,而建新装瓶厂所需的运作成本较高。但收购百事中国的瓶装厂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实际上,康师傅目前在市场的最大优势就是茶叶饮料,且不涉足碳酸饮料市场。但“强强联合”之后,康师傅将扩大自己的“生产线”,并将补强碳酸饮料市场。

  与此同时,在东南大学法学院张马林看来,百事中国与康师傅的强强联合能否成行,更大的“不确定性”还是来自政府层面。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就否决了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的收购案,当时的依据就是刚出台不久的《反垄断法》。

  报告显示,去年可口可乐是中国最大软饮料生产商,市场占有率为16.8%,康师傅和百事分列第二和第四位,份额分别为14.4%和5.5%。就数字层面而言,强强联合能将可口可乐抛在后面,但还没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陈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在碳酸饮料方面,可口可乐占中国市场大约2/3的份额,百事为1/3。但联合后,百事借助康师傅使销量得到增长,拉近与可口可乐的距离,未来3至5年间,“两可”将均分碳酸饮料市场。这意味着,“联盟”不会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