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这样,您先将您对公账户的存款存至您的个人账户下,过了10月1日后再转回您的企业账户上。”近日,记者在罗湖区某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名储蓄柜员对一位客户如是说。“我们企业存款任务差不多了,可个人储蓄存款缺口还比较大。”另一名柜员在旁帮着解释。
据了解,10月1日零时,是各银行第三季度的存款考核时点,为了完成存款任务,各银行这几天都忙着冲刺拉存款。有资深业内人士对此现象表示担忧,认为银行大量推出这类高额日息利率理财产品,将严重扰乱存款市场正常秩序,从长远计,或将断送银行的发展之路。
月末揽储很“疯狂”
据其介绍,银行目前的工作都围绕着储蓄存款做文章,只要是在工作就是在拉存款。比如让客户开张信用卡、让客户改活期为存定期、告诉客户买理财产品有高回报率、劝客户不要销卡销户等等。有时不得已,还得用些非常规的方法。“第一季度我还差30万才完成任务,最后关头只得自掏腰包花1500元买了30万的存款。30万过了当夜就被储户取走,可以说那1500元是存了一夜的利息。”
据近日公布的权威数据,9月15日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存款量出现天量剧减,比8月末减少了约4200亿元,存款缺口非常严重,而10月8日又是四大国有银行存款准备金的补缴款日,空前巨大的压力迫使各银行加大了揽储力度。
盲目揽储非发展正途
一银行业内人士更以“疯狂”来形容月末揽储,其告诉记者,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指标,同事们千方百计拉存款,而不是着眼于能实质地解决存款不足的问题,表面的繁荣并没有为提升银行业务起到实质的作用,贷款难的问题将随着存款不足的问题持续下去。此外,随着GDP、CPI等指标攀升,银行要求的揽储任务量也在不断加大,揽储金额不断高涨。该人士说:“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都快要爆炸了,我真担心银行揽储泡沫持续不了多久。”
近日,有多名银行行长表明了“存款是立行之本”这一观点,他们对揽储的行为也表示无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银行人士表示,储蓄存款的获得需要通过正规的途径获得,搬出高额日息利率、大量推出理财产品、制定“霸王条款”等形式揽储,严重扰乱了存款市场正常秩序,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将会断送银行的发展之路。(摘自《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