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1500米的云贵高原之上,一群来自山东的汉子,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把一个年产不到10万吨的煤矿,建设成一座年产30万吨的中型矿井。
在这群建设者中,有一位被大家称为“黑脸包公”的人,他工作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作风上雷厉风行,严于律己;生活上待人真诚,不拘小节。他就是贵州新陶阳公司副总经理温贵涛。
在长兴煤矿,一提起温贵涛,大家首先说起的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完成,不能“讨价还价”,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出现问题。有一次,井下现场顶板不稳定,经过研究决定架设铁棚进行支护。对于当时的煤矿职工来说,支设铁棚是新鲜事物,从来没有做过。为此,温贵涛从方案制定到材料购买,再到现场施工都亲自指挥,尤其是井下实际支护时,他手把手教职工架棚支护。除了安排专人盯靠以外,每天早晚都亲自到现场查看、督导,对于出现的问题,马上落实现场人员整改,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当地的职工很快掌握了铁棚支护技术,并顺利完成了支护任务。
创业是艰辛的,初来贵州他们就遇到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面对自然灾害,温贵涛没有退缩,长兴煤矿是受灾的重点区域,山上的树木和地面全是20公分的冰,通往外界的道路封了,矿内停水、停电,他带领工友用仅存的生活物资坚守在矿上,并进行生产自救,与当地的电力、农事部门人员,脚上缠上布条或找来草鞋,徒步跋涉,沿着电力线路进行巡查,清理浮冰,记录供电线路的损坏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还清理了通往外界的道路,将折断在路面的树木进行清理,为恢复矿井技改工作准备着。
也许是由于他从一名井下技术人员,一步步走到现在管理岗位的缘故,温贵涛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习惯。不管是安排工作,还是亲历亲为,都习惯立说立行,令行禁止。为此,矿上有的管理干部,由于工作疏忽或是大意,没少挨温贵涛的批评。久而久之,“黑脸包公”的“雅号”也不知不觉地戴在了他的头上。每当提起这一称号,他总会付之一笑,然后语重心长地补充道:“如果这样,能够把工作做好,能够让大家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那这个黑脸我是唱定了。”
虽然工作上经常唱“黑脸”,但在生活上,温贵涛非常关心职工,体恤下属。由于矿上职工来自山东、重庆等不同地方,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也不同。他专门嘱咐食堂人员,在饭食制作上要尽量满足大家的口味、需求,确保饮食人员的饭菜卫生和质量。同时,他还非常注重与下属以及当地老百姓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大家的心态和需求,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特别是对于需要帮助的职工,他总是会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和关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经过一年多时间,在温贵涛和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贵州新陶阳公司采矿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等相关手续都已变更完毕,主井、副井、风井、引风道、轨道下山等主体工程也已经完毕,有望年底一次性联合试运转,届时一座年生产能力3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将会在云贵高原上冉冉升起。
(王蔚文 纪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