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开楼店
卖外贸服装
月入两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没有风格,只有习惯,大方是首选,不要太多颜色,不要复杂款式,坚信——越简单越优雅。”这是位于江北观音桥附近的一栋商住楼里,一家外贸服饰店的自我介绍,它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叫“衣拉客”。两个多月前,店主黄岩松在偶然的一次逛街时,发现了重庆“楼宇经济”的潜力。

  曾想进商场卖服装

  

  38岁的黄岩松是上海人,一年前随妻子回到重庆,将创业的方向锁定到了服饰方面。

  “我最开始考虑的是进商场卖品牌服装,我有一个朋友是上海一家毛衣厂的,我想代理他的品牌。”黄岩松说,他尝试了与几家商场沟通,但最后都无功而返,原因是需要的启动资金太大。

  “商场的租金非常贵,加上管理费、广告费、条形码费和一些杂七杂八的活动费,我根本无法承受。”思前想后,黄岩松放弃了进商场的想法。

  

  发现开楼店门槛低

  

  两个多月前,黄岩松还忙着到处寻找合适的商铺,他将目光锁定在江北观音桥附近,“这里人流量大,而且附近很多写字楼,而我的服装风格正是适合小白领。”

  黄岩松说,他不需要面积太大的店铺,三四十平米已经足矣,而且他的商铺主要是休闲风格,对人流量的要求一般,主要是出售给熟客。经过几天的搜寻,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商铺。

  “正在发愁的时候,我的朋友带我到观音桥附近的一栋商住楼里逛了逛,我一看不得了,这小小的一栋楼里居然聚集了上百家楼店,从服装到食品,应有尽有,俨然一座大商场。”黄岩松说,连续几天,他都在那栋楼里转悠,发现每家小店的客流量都不少,且大部分都是熟客,这也正适合黄岩松的要求。

  

  打算开分店

  

  如今,黄岩松的楼店已经开店两个多月,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客流量主要集中在每个工作日下班后,光顾我店的主要都是小白领,现在已经有10来个固定客人了。”黄岩松说。

  提起经营情况,黄岩松显得非常兴奋,他说生意好得“超出预期”。“开业的第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2万元,现在还呈上涨趋势,我非常看好。”黄岩松说,待江北店发展到有50位左右的固定客户后,他就会考虑在江北其他的公寓楼内开设分店。

  (摘自《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