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清张,本名郭联辉,中国福建省福清人。二十几年前,作为一名中国省级单位的国家干部,他为了帮助父母减轻家中负担,放弃了国内安逸舒心的生活,只身远赴东瀛。当时,不少人都不理解城山清张的“傻”,但是他仍然抱着一股子“傻劲”,闯荡东瀛20年,终于从身无分文,把自己“折腾”成拥有数亿的华商。
一句“为了吃好”走上荆棘路
刚到日本的城山清张除了打工还是打工,生活没办法稳定,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连正常的吃饭都难以保证。“实在跟在国内的生活没法儿比!”这是城山清张对自己初到日本时的一句话点评。
当时,跟大多数人一样,城山清张找的工作都是又重又累但薪酬相对比较高的苦活累活。终于在一个好心朋友帮助下,他们借了一家小店学着干,但是1年半过后,迫于“经营苦楚”,不得不放弃了,但是妻子却不甘就此罢休,于是两口子开始筹办了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店。
“开店之初最艰难的就是筹备资金,找店铺。通过朋友的帮忙,解决了筹备资金之后,找店铺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日本不动产中介公司瞧不起我们,动不动就把人拒之门外。”城山清张的表情失去了先前的光彩。一个曾经生活舒适稳定的国家干部,到日本来,竟只能“夹着尾巴”,处处小心翼翼。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是别人的不信任和排挤。整个筹备工作就仿佛是黎明前的黑暗,城山清张摸索着前行。1999年12月,城山清张筹办的第一家中华居酒屋“阿里山”终于开业了。
谁说“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当初借朋友的店开第一家店时,日本的经济状况还算好,竟然都亏了本,刚开张没多久就面临门可罗雀,江河日下的窘境。“那些日子我们唯一的梦想是尽快把这些债务还清,要对得起朋友”。
要做就必须大胆而执着
成功的信念,让城山清张坚持了自己的梦想。“我是凭着一股‘傻劲’来到日本的,就一定不能再傻着回去。”失败没有成为拦在城山清张面前的难关。“关键的时候,我们靠的是夫妻共患难挺过来的。”
“味道不对,咱们可以请师傅。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偷’。”无意中,城山清张透露了自己生意经。在接下来开办的“阿里城”里,他掏空心思,聘师傅、找能手,说什么都得想办法抓住客人的胃。
他的许多举动,都让周围的人难以理解。但是,只有城山清张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门外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懂可以学,他要偷师学艺,现学现用,“样样保证新鲜不变味儿”。说到偷师,城山清张那个兴奋劲儿,恨不能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那要舍得,不舍哪里有得啊?”他练过喝酒、挥过菜刀、颠过炒锅、端过盘子、站过大堂……迎来送往的,没有他没干过的了。同时他也努力参加各种讲座,潜心谋求长期发展饮食店的各种窍门。
经营上,城山清张也不含糊,日式居酒屋里种种的不实惠全免,“阿里城”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数——各种小蝶的中华料理配上不同口味的酒,客人可以多方选择,灵活搭配,各种口味,都能够在“阿里城”找到目标。
成功后的城山清张可没有从前台消失。不少食客都知道,“阿里城”有个既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的多面手老板。这种模式的居酒屋,不仅吸引了在日中国人朋友们来捧场,而且还把日本的老饕们都招进了店门。
(摘自《中新网》 高陈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