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稻花香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蔡宏柱的毛泽东情结八大探秘(六)

  □ 本报记者 许强  

  “不懂农民就不懂中国”。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毛泽东有着割舍不断的农民情结。毛泽东的农民情结集中表现为他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对农民运动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同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1927年初,毛泽东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他认为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又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农民是革命的动力。1950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中依然主张关注农民,他指出: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

  同样生长在农村的蔡宏柱也富具农民情结,当很多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移居大都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甚至定居海外时,蔡宏柱却把自己的生命深深地根植于漂浮稻香的土地中,他的事业从没有离开养育他的土地,他甚至为自己的人生下了定论:“我过去是农民,现在是农民,将来还是农民。”

  恰恰是因为他对农村的了解和对农民的理解,在两会期间,记者采访蔡宏柱时,听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农民。蔡宏柱这种农民情结凝结了他的生命理想:发展循环经济,带领农民致富。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蔡宏柱构筑了稻花香“五级循环”产业链,即绿色种植——食品加工——全混饲料——规模养殖——有机肥料,更以产业化为基础,以绿色有机为核心,为农民、农村、企业“三赢”开辟了金色大道。“公司+基地+农户”,是稻花香大力推行的种植模式。

  他们先后建立起绿色粮食种植基地、湖北海棠种植基地和五峰香辛蔬菜基地,从种子、技术、田间管理到收割入库,进行全程指导,并且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加工食品饮料废弃的玉米穗、芯,秸秆粉碎发酵,连同酿酒的下脚料酒糟,加工用来养猪的全混饲料;而养猪的粪便,通过有机肥料基地加工还肥于田。

  在打造循环经济链的同时,集团全力延伸白酒产品相关产业链。与酒配套的酒瓶、酒盒生产和印刷、物流等企业蓬勃发展。生产关公坊酒瓶的远安陶瓷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即将投产的三峡包装工业园年创产值可达30亿元、利税3亿元。三峡物流园总投资15亿元,将成为农副产品集散、冷链物流、物流配送中心。

  事实上,稻花香发展循环经济,使“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价值都在放大。农民、企业共同受益。”循环经济链已惠及宜昌近10万农户,仅甜玉米种植面积在当阳等4个县市区13个乡镇就达6.4万亩、种植户1万多户。

  稻花香还在夷陵、秭归、当阳、五峰、远安的12个乡镇以及荆州、襄樊、老河口、重庆等地建立了30个特色产业集群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直接和间接就业农民近20万人。

  如今,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稻花香,不仅创造了中国农村循环经济模式,也形成了包括绿色种植、食品加工、饮料加工、包装物流、有机饲料、生物化工、标准化养殖等一体配套的产业结构。这些产业构成了稻花香农业循环经济的壮丽景观。稻花香的发展,还带动了所在的龙泉镇的发展,据悉,龙泉镇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小康明星乡镇,现已有商业服务网点3000多家,旅店100多家,大型超市3家,金融保险业务网10家,每年仅第三产业的产值就高达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