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RBS中国全面退出零售银行和中小企业业务,支昀晔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想集中精力做优势业务,也就是那些在所在市场可以排名前五的业务。
□ 王馨妍
“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批发业务的外资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下简称“RBS”)在中国拥有最为全面的业务平台,除了一家本地注册的子行以外,还独自拥有一家租赁公司以及分别与苏州信托、银河期货及国联证券成立的合资公司。这些都能使我们更好地向机构、企业及银行客户提供全面的银行及非银行方面的服务。”RBS中国区首席财务官支昀晔强调RBS中国的未来。
战略转移
就在外资银行纷纷抢占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同时,RBS却意外地在这一领域强力收缩,相继出售非核心资产,退出零售业务,颇让市场讶异。
2010年12月15日,RBS将近2.5万户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零售及中小企业客户,转让给星展中国。此前澳新银行收购RBS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零售和商业银行业务。其后RBS在印度的资产也由汇丰控股接手。至此RBS在亚洲区域的零售银行和中小企业业务已经全部剥离。
RBS各级领导均曾表示,RBS在亚洲未来的发展重点将放在批发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上,退出中国内地零售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是这一战略转型的一部分。RBS的竞争力主要在于GBM(环球银行及市场部)和GTS(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结算),因此将资源集中在这方面发展。
增收节本
银行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二八原则在经济领域得以广泛运用。RBS将业务转型到批发银行和投资银行上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真正赚钱的只有那20%的优质客户,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客户不断发展壮大,资产规模等逐渐达到了我们要求的等级。这块蛋糕越来越大。”支昀晔很看好战略转移之后RBS中国的未来。
顺利进入转型期的RBS,主要从事批发银行相关业务。其中RBS擅长的是金融服务、制造业和自然资源领域的收购与兼并。事实上,RBS在投行业务方面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此前RBS曾担任中国蓝星集团独家财务顾问,协助以20亿美元的对价收购ElkemAS;RBS还曾经担任中国中铁在香港首次IPO的全球协调人及联席簿记管理人,最终募集资金20亿美元。华英证券则是其发展相关投行业务的平台。
支昀晔也表示,在拓展客户扩大收入来源的背后,应合理进行成本管理。“我们的收入指标和预算都是逐级分解的。分支银行的预算分解到各部门,再分解到客户经理。为了使管理有效,每月每季都有业绩考核。银行的成本不仅仅只有工资、差旅费、应酬等直接成本,还有配备的设备及背后的分析管理团队。”
保持稳定
自RBS中国将业务的重点落到批发银行和投资银行上面后,RBS中国的财务管理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早在2003年加入荷兰银行的支昀晔,经历了被并入RBS后的整合,RBS亚太区战略重新整合。在连续多年剧烈的改变之下,支昀晔率领的财务团队却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稳定性,背后唯一的原因在于“顺势而为”。
支昀晔表示,从全球到区域再到国家,中国的发展战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财务官也仅仅是全球财务管理中的一环,只是企业中的一个螺丝钉。因此中国区CFO不能扮演纵横捭阖的角色,其主要的职责更多在于协助、支撑这个体系。
变化莫测的外在环境,给财务管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作为零售银行,财务系统可细化为定价、计价、产品、各支行与各销售小组的业绩考核,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市场运作的模式呈现独特的特点。相比之下,公司业务中则需要做大量的客户理财产品、高净值客户等。
此外不同业务的产品、业务不同,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都有不同的衡量要求,计算贷款损益和投行业务损益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财务体系的建立、财务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都需要重新投入大量精力。
“与业务转型相适应的是,RBS中国的财务管理正在转型。不同业务财务的体系相差很大,报表系统也存在差距。早在荷兰银行被并入RBS后,财务管理系统也相应被取代,财务语言发生很大变化。同一内容,里面的设备和表述不一样。比如任何银行的报表系统都要对接到银监会要求的报表格式。因此财务系统和思维模式都有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有着近九年外资银行CFO经验的支昀晔表示。
【CFO观点】
要尽量出力管理决策
在支昀晔看来,优秀的财务管理者的进阶之路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著名的“三境界说”类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对应簿记和报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应控制和分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应影响和决策。
“财务人员的第三境界就是参与到股东决策,资本运营之中。而中国区的CFO在管理中多处于第二境界,跨国企业的中国分支机构只是全球版图中的一部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为参与管理决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