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纽约时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乔布斯最后的日子 

  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撰文,对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进行了追忆。

  以下为文章概要:

  

  粉丝开启朝圣之旅

  

  过去几个月间,不断有人前往加州帕罗奥尔托,给一个老朋友家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是否还能接待客人,哪怕是最后一次。

  在与癌症斗争多年后,乔布斯今年2月得知自己时日不多。他平静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几个好友,这些好友随后相继透露给了更多的人。于是,朝圣之旅开始了。

  据接近乔布斯的人士透露,电话起初还很少,但随后逐渐多了起来,最近几周的电话铃声甚至从未间断。来电者都希望有幸与乔布斯告别,但多数都被他的妻子劳伦拦了下来。她满怀歉意地向来访者解释:乔布斯太疲倦了,没法接待太多的访客。劳伦对其中一个人说,在乔布斯离世前的最后几周,他甚至无力独自爬上自家的楼梯。

  

  坚持与妻儿相伴

  

  与生命中的多数时间一样,乔布斯同样将他的最后时光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他邀请了一名挚友、内科医生迪安·欧尼斯陪他到最喜欢的餐馆一起吃寿司。他跟很多老同事一一告别,包括风险投资家约翰·多尔、苹果董事比尔·坎贝尔以及迪士尼CEO罗伯特·伊格。他还为苹果高管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他们为本周二的iPhone 4S发布会做准备。他还与自己的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Wa进行了沟通。他开始接受新的药物治疗,并告诉部分好友,希望尚存。

  但他的多数时候仍与妻儿相伴。“乔布斯已经做出了选择。”欧尼斯说,“我曾经问他,是否为拥有子女而高兴。他说,‘这比任何事情都让我高兴一万倍。’”

  

  全世界的乔布斯

  

  乔布斯的家很大、很舒适,但在居民区里并不惹眼。在最后几个月里,这里一直都警卫森严,车道入口被两辆黑色SUV紧紧堵住。

  上周四,网上的悼词急剧增加,台湾、纽约、上海和法兰克福等地的苹果零售店的墙上,也都贴满了人们手绘的祈福卡片。乔布斯家门口的SUV开走了,取而代之的成片的鲜花、蜡烛和苹果,每个苹果都被小心翼翼地咬去了一口。

  “大家总是想要接近乔布斯。他通过各种方法让自己远离粉丝和其他人的期望,因为这会令他分神,这也曾经毁掉过很多企业。”在最后几周陪伴过乔布斯的一名亲友说,“可你一旦走了,就属于全世界了。”

  乔布斯授权的唯一传记将在两周后出版。该书作者艾萨克森曾经问乔布斯,像他这样注重隐私的人为什么会同意出版这样一本书。“我想让我的孩子了解我。”乔布斯回答道,“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我希望他们知道原因,并且理解我所做的事情。”

  

  身后慈善事

  

  正是由于这种隐秘和低调,外界对乔布斯遗产的处置方式了解不多。与很多著名商人不同,他从未宣布过将巨额财富捐献给慈善机构的计划。他持有的迪士尼股票价值约为44亿美元,达到他所持苹果股票(21亿美元)的两倍。这或许令人有些意外,毕竟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创办了这家声名显赫的电脑公司。

  乔布斯的亲友说,他很注重保密,这使得他不愿公开进行巨额捐款。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和股神沃伦·巴菲特一同倡议众多美国富豪将自己的多数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并且曾经向乔布斯发出邀请,但乔布斯拒绝了。

  现在,乔布斯走了,很多人都将目光转向他的妻子劳伦·鲍威尔·乔布斯。虽然劳伦也很少公开露面,但却有望成为乔布斯遗产的管理者。她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外界因此猜测,如果她要用乔布斯的遗产进行捐献,很可能会着眼于教育领域。但外人恐怕难以知晓真正的计划。

  

  至死注重亲情

  

  在人生的最后几个月中,乔布斯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乔布斯最后几周最担心的就是那些依赖他的人:苹果员工、他的四个孩子和他的妻子。”乔布斯的妹妹莫娜·希普森(Mona Simpson)说,“他最后的语气温和而充满歉意。他为即将离我们而去感到痛苦。”

  就在乔布斯病重的消息被广泛报道之际,他还多次被邀请参加告别晚宴和颁奖晚会。但他都拒绝了。在身体状况还允许他前往苹果总部的那段日子,他下班后最想做的就是赶紧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当一名老朋友坚持要送给乔布斯一份礼物时,他同样拒绝了。在生命耗尽前,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他很食人间烟火,他远比我们多数人所了解的更为真实。”欧尼斯说,“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鼎宏)

  

  相关链接

  

  苹果于当地时间10月5日晚间(北京时间10月6日早间)宣布,公司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史蒂夫·乔布斯当天去世,终年56岁。乔布斯于今年8月底辞去苹果CEO职位,转任董事长一职。

  苹果董事会发布声明称:“我们沉痛宣布,史蒂夫·乔布斯今天去世。史蒂夫的才华、激情和精力是无尽创新的来源,丰富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因他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