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卫平初给人的印象比较腼腆,讲话慢声细语,作为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钱营孜矿综掘一班班长,蹇卫平认为自己是相当平凡的。从1985年初中毕业进入煤矿工作以来,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同时也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勤奋学习、钻研技术、敬业奉献等。而周围的同事却把他看成一颗“蓝领之星”,这源于他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对锚网支护工艺有着精湛的控制技术。在安徽省锚网支护推广应用现场会上,他率队施工的3211风巷成为观摩的唯一“示范工程”。
脱颖而出显身手
2009年初,蹇卫平从祁东煤矿调入钱营孜矿前,已在掘进摔打了16年。来到钱营孜矿,他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短短两年就脱颖而出担任班长。凭着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他多次发现并正确及时处理了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险情。他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和技改技措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驾驭综掘施工工艺的能力,先后在集团公司和矿上举办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一等奖,曾因在推广应用锚网支护新技术上推广应用,获公司劳动模范。
2009年7月,蹇卫平来到掘进一班参加3213工作面会战。为了挽回因地质构造造成的工期延误,他大胆尝试,并精心计划、巧妙安排,突破多年来一直沿用的架绷施工,改为锚网支护,他见缝插针、环环相扣、交叉安排进尺任务。考虑到掘进是断层内会影响到锚网支护,他采取长钻探孔,超前支护、光面施工等“组合拳”,做到了过断层和进尺两不误,真可谓“艺高人胆大”。使用新的施工工艺,不但把影响的时间抢了回来,还让“华东第一面”——储量达600万吨的3213工作面提前11天贯通,缓解了生产接替的“燃眉之急”。
技能精湛攻难关
2011年元月,集团公司重点工程3211风巷综掘机频繁出现故障。蹇卫平仔细对输送压力、输送程序运行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断定可能是某反馈的信号出现偏差,导致在气阀未开的情况下,综掘机操控系统提前动作,使得机器频繁发生故障。他及时调整了气动装置,由此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解决了综掘机频繁出现故障的难题,创下了月进488米的好成绩。
2009年以来,蹇卫平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锚网基岩窥视问题,又及时总结归纳操作中先进的方法,在集团公司各班组推广,使装锚网基岩窥视成为掘进系统的“规定动作”,保证了巷道质量,杜绝了事故。
工作中他积极开动脑筋,并集中群众智慧,为节能减排、多创效益而献计献策。锚杆打眼是锚网支护的关键环节,如果角度不好,易造成钻孔“窜葫芦”,使锚固力下降,易造成冒顶事故。蹇卫平带领班组成员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通过观察、摸索,改变了切换方式和清洗步骤,使过滤器内部残留物大大减少,从而减钻孔打眼角度,推广应用垂直打眼法,提高了打眼的精度,工效提高30%。他组织班组成员开展的“迎头防片帮技术”QC攻关课题,将锚网联到迎头,杜绝了锚网时飞矸伤人,为迎头连续施工创造了条件。
精细管理促和谐
钱营孜矿推行扁平化管理新体制后,班长作为区长的助手,角色转变了,职责增加了,蹇卫平认识到,班长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直接关系到横班的管理。他主动适应调整,将原有的一些好的管理方法应用到班组管理中,如充分利用早班解决中夜班遗留下来的问题,保持锚固剂稳定。他在锚网支护检查中,率先开展了“外聘检查”考核制度,通过邀请安监员、瓦检员对锚杆质量进行考评,发现一根锚杆质量不合格,奖励安监员、瓦检员20元。如果达到百分之百合格,班组工资上调10%。通过“借鸡下蛋”,迎头锚杆质量持续提升。同时,还培养了该班组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大大调动了大家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使综掘一班成为和谐、团结、奋进的集体。
蹇卫平,作为从员工走出的“矿山创新型”人才,还将在进取与奉献中书写一名知识型工人的闪亮人生。
(李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