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13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杏林骄子写春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记江苏涟水县东胡集镇卫生院副院长、主治医师查二文

  □ 陈 裕

  

  古时候有位名医在治好患者后,只要求病人在门前栽棵杏树,日久竟成杏林。涟水县东胡集卫生院副院长查二文,就是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在杏林耕耘了20个春秋。查二文出生在大东镇南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听父亲讲名医李时珍的故事,立志做一名“白衣天使”。在淮阴卫校读书四年,更以悬梁刺股的精神苦读,学习成绩一直领先。1991年毕业后分配到南禄医院当医生,他只争朝夕,拜名师、学硬功、钻医技,很快娴熟地掌握了各科的临床技能。1996年——1999年,他又到徐州医学院临床专业脱产深造三年,2003年又在市一院进修心内科一年,2006年参加南京医科大学临床系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孜孜不倦地“充电”,锲而不舍地钻研,使他的医技水平不断提高,加之服务态度好,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赖。

  1993年初,查二文调到东胡集镇卫生院工作。因该镇地处偏僻,又与五港、唐集等中心卫生院毗邻,要在夹缝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查二文向院长和院委会提出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分配机制、合理使用人才等建议,院领导采纳了他创新的见解,投入巨资改善了软硬件设施,并按科室分解任务,绩效量化考核,拉开了收入档次,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还分期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医生到大专医校学习深造,并进行岗位练兵,搞好传、帮、带,逐步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群众信得过的医技队伍。同时聘请五世肝科传人顾应平先生来院坐诊,聘请妇产科名医陈志云来院工作,进而带动了其他科室的发展,各地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无论当一名医生,还是走上副院长的岗位,查二文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精湛的医技无私地奉献给人民,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还是深更半夜、阴雨雪天,只要有人找看病,他都二话不说,立即出诊。有一天,姜桥一妇女因家庭纠纷,服剧毒农药“1605”,家人发觉后送到医院时,已暂停呼吸,心跳微弱,生命垂危。查二文闻讯后火速参与紧急抢救,他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挤压,使用大剂量阿托品、解磷定等急救药品,连续奋战22小时,终于把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以后他每天都守护在病人床前。病人住院20天康复出院,直至现在无后遗症。严黄村孙佃美有一次患霍乱症处于休克状态,庄邻和街上人闻讯避之不及。查二文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采取补液、恢复血液循环等抢救措施,经半天时间抢救,病人终于苏醒,住院期间他又日夜观察,按照最佳方案医治,经过半月精心治疗,终于康复出院,全家人感激万分,知道查二文是送礼不要、请吃不到的好医生,就赠送给他一面锦旗和大匾,以表谢意。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查二文处处为患者着想,能不开的药尽量不开,能不用的药尽量不用,从来不开大处方。胡集村有一妇女到某外院检查说心脏有毛病,要花几万元做手术装起搏器。到东胡集卫生院经查二文诊断为轻微心脏问题,开了心宝、西比灵等常规药物,只花100多元就把病治好了。由于查二文医技精湛、医德高尚,他的“院长门诊”整天人来人往,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2008年,查二文被某外院高薪聘用一年,经医院干部职工再三邀请,他又“第二次握手”,重回东胡集卫生院工作,当时院里曾悬挂横幅欢迎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面对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一块块赠匾,一封封感谢信,查二文没有自我陶醉,而是戒骄戒躁,继续在杏林中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