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南
日前,在2011年度中国重汽集团公司领导干部读书班上,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提出:以建设国际化企业为目标,结合企业实际,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找差距,定措施,全面实施“二次创业”伟大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创造中国重汽新优势,实现中国重汽新辉煌。
马纯济首先强调:全面提高国际化水平是二次创业的重要战略目标。他认为,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主体,要实现发展,也必须要走经济全球化之路。从中国重汽自身来讲,通过改革重组十年的发展,企业不断壮大,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国际化进程中,从技术研发到原材料全球采购,从管理理念到人才队伍建设,都与国际市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尽管我们已经走向了国际市场,并将国际化战略提升到企业发展四大战略之首,但总体来看,我们的国际化水平不高,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
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面向世界,瞄准国际化目标,把中国重汽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不可替代的大型商用车企业集团。马纯济认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重卡品质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要打造百万辆级商用车能力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努力争取进入世界500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全面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如果我们还满足于在国内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而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努力学习国际先进重卡企业的产品技术、工艺、管理,就会被世界重卡先进企业越落越远,那我们的产品品质就不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从企业经营规模来讲,国内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不“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那么实现我们“百万辆、2000亿”的目标也是毫无基础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身的差距,虚心学习世界一流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全面提高国际化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化经营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对此,马纯济提出中国重汽国际化的主要任务是:
1、通过与德国曼公司的合作,在产品设计、采购管理、生产制造、质量水平等各个方面与曼公司产品逐一对标,跟踪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确保重卡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轻、客、特及工程机械要创造条件,确保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力争靠近国际先进水平,各类产品都要争取实现批量出口。
2、出口比例:经过“十二五”努力,重卡产品出口确保达到30%左右,其他产品达到10%-20%。
3、国际市场网络水平:加大境外网络建设速度和力度,构建KD、改装、经销、配件、售后服务及信息网络,到“十二五”末确保打造10万辆,力争达到15万辆重型汽车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体系。
4、技术管理水平:坚持自主创新,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到十二五末,形成中国重汽产品自主研发体系。重卡产品国际市场的技术信息捕捉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
5、先进管理理念应用:认真总结中国重汽改革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国有企业民族特色文化,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形成中国重汽特色的管理新优势。
6、国际人才:通过与曼公司合作交流,培养提升现有科技研发、技术应用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大胆探索,主动创新,形成既有竞争又有激励的主动成长新机制。通过竞争和激励,既能吸引人才,又能学习、研发、自我提升,制定国际化人才标准,建立考核体系,创造国际化人才队伍新优势。
马纯济指出,围绕上述目标,要在红筹上市形成国际化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境外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合资合作,努力克服国际化带来的国际业务运营风险。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国际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末要在30个国家中树立中国重汽的良好品牌形象,逐步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