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3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重民生 促转型 合作共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江苏新一轮援疆创新路

  编者按

  从单一的“送票子”“交钥匙”,转向“输血”与“造血”并重,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合作共赢,江苏新一轮援疆热潮正在天山南北激情涌动。

  □ 冯诚 徐机玲 凌军辉

  

  记者近日赴新疆采访,在江苏对口支援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访农家、进学校、走企业,所见所闻,令人感奋。

  

  产业援疆

  共促转型增活力

  

  八月的新疆,瓜果飘香。比甜美瓜果更诱人的是,江苏“百企千亿”援疆项目,在对口支援地区激发起的产业转型动力和经济发展活力。

  “组织实施产业援疆,是增强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是优化江苏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江苏省经信委主任陈震宁在克州、伊犁州两地举行的“百企千亿”援疆项目签约仪式上说,建立苏疆两地产业转移机制,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合作,这次由江苏100家企业签约的111个援疆项目,总投资达1264亿元,全部达产后可新增营业收入近1300亿元,新增税收超100亿元。

  “实现‘输血’与‘造血’双轮驱动,江苏产业援疆是帮到点子上,助在根本处。”克州州委书记曾存向江苏企业家介绍情况时说,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当前改善民生最有效的措施。江苏通过产业援疆在克州建立了“昆山——阿图什工业园区”“常州新北区——乌恰工业园区”等产业基地,扩大了就业群体,提升了当地工业化水平,拓宽了富民路径。

  头顶骄阳,记者随同赴疆考察、签约的江苏企业家进园区、访企业,感受着他们高涨的援疆热情。“新疆的地缘优势和‘个性资源’令人怦然心动,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苏州鹏云集团董事长王立占欣喜地说,这次企业投资8亿元兴建的劳尔斯国际贸易中心,位于我国西北边境最大的公路口岸,直接面对拥有3亿人口的中亚市场,企业对在这里的发展充满信心。

  陈震宁表示,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百企千亿”援疆项目,既有农产品加工、纺织、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也有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制造、软件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其中,投资180亿元开发的多晶硅等太阳能电池组件、投资25亿元建设的徐工新疆装备制造业基地、投资15亿元建设的霍尔果斯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高起点、上规模的项目,将加快受援地区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的步伐。

  

  合作共赢

  构建长效援疆机制

  

  8月3日,江苏省政府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乌鲁木齐签署了《关于深化两地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商定,依托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江苏雄厚的产业实力,在对口支援的伊犁州投资建设清洁能源基地。计划到2020年,总投资1800亿元,建成年产2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形成年产1亿吨煤炭生产能力。

  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率领的江苏党政代表团参加了签约仪式。罗志军在会上表示,全面实施对口援疆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江苏和新疆分别位于我国境内新亚欧大陆桥的东西两端,在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新一轮援疆应着力建立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支援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推动对口援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受资源所困赴疆创业发展的徐矿集团董事长皇新海对记者说,将新疆独具的资源、政策优势与企业自身的产业优势相结合,徐矿集团建成了南疆第一个大型现代化矿井,重组改造了30个小煤矿,还参与了电厂、铁路、水库、煤炭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正是看好产业援疆的广阔前景,企业新近启动建设总投资280亿元的煤制天然气及配套煤矿建设项目。

  深化合作、创新机制,江苏对口援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位于北疆边陲的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是江苏新一轮援疆的重点。记者在这里看到,原本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正在紧张作业。一派繁忙的工地上,“苏新中心”“东部产业转移园”的厂房、仓储和商务楼已现雏形。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援疆干部、霍尔果斯特区管委会主任吴宏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招商的“苏州速度”,已吸引苏新置业、新兴集团、庆华集团等10家企业的13个项目入驻开发区,总投资178亿元。自年初启动的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区总体规划已初步编制完成,“我们要把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在新疆再造一个经济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