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28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权力“减值”让“骗局”无市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何文

  

  据《新京报》报道,多名企业人士爆料,一个叫做“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的机构涉嫌以拉人入伙授予职务、收赞助费等方式敛财。由该协会主办的“中国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论坛”,今年5月在国内广发“英雄帖”,只要交1.68万元就可参会,50万可授予副会长头衔。同时,交钱的企业负责人被颁发“中国企业年度创新人物奖”,而交费“就像菜市场讨价还价一样”。据称还可以在会上见到50多位部级领导。这个论坛日前已经召开,吸引了200家左右的民营企业参加,但让企业家们不满的是,“未见一位国家领导人”出席论坛。(8月23日《新京报》)

  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属于全国性社团,需在民政部进行登记。但是,在民政部官方网站的社会组织查询中,并没有“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这个社团组织。加之其违背会员民主选举原则,对副会长头衔待价而沽直接售卖,基本可以认定这又是一起“拉大旗作虎皮”的骗局。

  想起一个这样的小段子,三个小伙子到一个人家去求婚,前两位说自己有多少资产、多少财富,而第三个说我什么都没有,但是我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你闺女的肚子里有我的孩子,丈人丈母只有从了,结论是:关键的地方要有自己人。“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似乎深谙此道——许诺企业入会后有机会见到部级领导并合影,协会利用政商背景忽悠企业赚得“盆满钵盈”。

  民营企业对政商关系有着朦胧又特殊的期待,作为商人,每天都要面对市场,市场才是根本。但在一些领域,强势的政府往往直接参与了市场,通过审批、许可等行政手段支配资源。当相关交易机会出现,不少民营企业往往会利用政商关系进行“权力寻租”,加入协会也许可以离权力更近些,“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正是利用民营企业特殊的“红顶商人”心态请君入瓮、大肆敛财。协会虽不属于政府部门,但许诺“届时将邀请50多位部级领导出席”其会议,广泛的人脉关系使得政府权力有可能成为其隐性资源。

  和一些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敛财的机构相似,这个协会也有通过收会费、卖职位、卖奖项等手段来掘金的现象,甚至也打起“慈善”的旗号来号召参会企业募捐。民营企业家协会,一个应该是为民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市场提供服务的机构,却有从民营企业身上拔毛敛财的嫌疑。

  但这样的协会为什么能够有市场?那些在市场上颇为精明的民营企业家,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掏钱给这些协会,无非是看中了协会可能提供的“政商人脉”,期望着与政府官员建立起人际关系,给自己戴上一顶“红顶商人”的帽子。这个协会正是抓准了这个“市场需求”,才能够将这种敛财生意越做越大。

  不得不承认,在一些领域,“看得见的手”常常在代替“看不见的手”干预市场,干预意味着权力,权力裙带就出现了关系经济。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运作模式和盈利现象值得全社会警惕。唯有官员手上计划指标、许可批文、资源额度、审批手段越来越少,权力才会逐步失去“价值”而不再被别有用心者去利用。在权力裙带现象仍存在的今天,我们必须建立、执行严格、公开、公正的监督约束机制,控制官员的权力或“期权”,以免被“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这样的掮客收购并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