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君山
如果说从党建着手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着高棋,那从商会建设来切入社会管理创新就是一着十分方便的棋。
5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已明确讲到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胡锦涛总书记2月19日在中央党校专题班上也明确讲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中央16号文件更是明确对商会工作提出了要求,原本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又称“中国民间商会”。一定意义上讲,加强和创新商会建设,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首先,商会是社会管理和建设的中心内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格局,但目前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可见的将来,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也难以动摇。如果从人性的逻辑看,任何建设都难以脱离利益,利益是一切建设的重要原动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脱离经济而空转。从这一点讲,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永远都难以动摇。也正因为这一点,商会建设将长期处于社会管理的中心位置,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
其次,商会是社会管理和建设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强,如今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此相应,商会已成长为我国社会管理和建设的重要支柱。
有统计显示,从1995年至今,全国工商联已成立包括女企业家商会在内的28家直属行业商会,共有会员1.4532万个,其中理事3221人、常务理事1553人、副会长487人;各级地方工商联建立了1.07万家行业商会。如果没有商会在社会管理和建设中发挥作用,毫无疑问,正常的市场秩序难以保证。从我国历史的经验看,过去商帮在社会秩序建设的作用都不容小觑。
第三,商会是市场经济机制的主要构件。市场经济机制要求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点无疑是共鸣的,也要求尽可能压缩直接行政,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更多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但从现实看,由于种种因素,典型的如信息不对称、市场会存在失灵的现象,历史上的多次经济危机直接就是市场失灵的后果。如何减少甚至防止市场失灵同时又尽可能防止政府“看得见的手”呢?商会或能居中协调,一方面规制和服务企业,一方面又沟通和协调政府,在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充当桥梁作用,让市场运行更趋和谐。
2011年4月中旬,在CPI节节看涨的情况下,全国工商联旗下24家商会在北京联合发出《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号召企业不以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方式串通涨价,不滥用行业优势地位操纵价格,不以限制产量或者供应量等方式人为抬高价格。尽管一时非议很多,但商会挺身而出,其作为市场机制主要构件的功能得到了部分反应。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重要组织的商会也必将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还没有最后完成,再加上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也任务繁重,加强和创新商会建设显得十分迫切。现实上讲,我国的商会组织颇有基础,事实上也构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先行者。如今再接再厉,大力加强和创新商会建设,不仅能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开辟新途,亦必将推动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各方面建设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