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雪燕 刘琳 吴雨
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否“给力”是关键一环。记者在黑龙江、江苏、北京调研发现,银行致力于开发多方合作新平台、研发“无担保贷款”等新模式、开拓高科技小企业这片新蓝海,“招式百出”以求破解小企业融资传统难题。
新平台:搭建多方合作和小企业贷款批量化处理平台扩扶持范围
银行一般如何发展小企业业务?往往都是由客户经理“踏破铁鞋”一家家地去发展客户,或是坐等小企业主动找银行。这样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信息不易获得、人力成本高。
为此,银行近两年集中选择了和政府部门、商业组织、市场化组织等合作,搭建多方合作平台。
在黑龙江,去年6月,邮储银行黑龙江分行与该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全面合作,开展银行送金融服务到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去的“双送”活动。
“企业在工商局注册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我行信贷扶持的信息。”邮储银行黑龙江分行负责人赵平平说,“我行在给企业放贷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提供的材料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多方平台的建设既满足了银行拓展小企业客户的需求,也丰富了银行所掌握的信息。因此,这种模式被银行推广运用。例如,今年以来,工行与国家工商联实现战略合作以支持中小企业、交行也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约以搭建高科技小企业支持平台。
在银行内部,早已搭建起的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成为批量化的信贷处理平台,提升小企业贷款的审批处理速度。银监会近期出台的新规进一步鼓励这种做法,未来银行战略布局小企业服务机构将成为重要趋势。
新模式:“无担保贷款”、专业市场贷款方案破担保难题
缺乏有效抵押、监控成本较高是小企业贷款难的核心问题。“尤其在经济波动的时候,银行也不可能无限放大风险去支持小企业。”民生银行商务通负责人周斌这样告诉记者。
对此,银监会近期已出台相关规定,将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此外,专家开出另一药方:加快金融创新,改良原有的担保模式。
一些城商行创新推出了“100万元以下无担保”贷款,在做好客户信誉度调查基础上,免去担保一环。
江苏银监局泰州分局的负责人表示,当地发展“无担保贷款”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尽职调查的“无担保”贷款并不会造成大面积的不良。“相反,我们的不良贷款率一直控制在很低的范畴。”
在国外,许多专业银行只专注于特定的市场,由于对市场的主要客户、现金流走向、票据管理方式等都非常了解,发展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就得心应手。
我国的银行也正朝这个方向努力。工行江苏分行就为无锡不锈钢市场、徐州八里钢材市场、南京中央商场集中收银循环贷等提供了金融服务方案。
在南京中央商场,记者采访了从事黄金珠宝零售的王先生。“我们没有固定资产可抵押,就使用了工行的‘集中收银贷’的产品,将我们在商场的应收账款质押给工行,三天内就得到了500万元贷款。”
新蓝海:支持高科技企业获取未来发展新增长点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小企业客户中,高科技企业正成为银行竞相扶持的“香饽饽”。仅北京中关村一带,就先后有中行、交行、兴业银行等设立了扶持高科技小企业的新模式。
杨先生是中关村从事软件业务的一家高科技小公司老总,今年公司急需借贷,但是和许多科技型企业一样,不具备有形的抵押物。
兴业银行海淀支行通过“兴业芝麻开花”中小企业成长上市计划的辅助产品——“兴业增级贷”,在评级的时候将该公司的产品技术作为增信因素,给予该公司一年期综合授信600万元。
为什么银行竞相扶持高科技企业?兴业银行海淀支行行长邱瑞坤向记者阐述了他的理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向科技驱动型转换,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代表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银行需要随潮流而动。”
业内人士解析,未来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领域里的小企业,将成为银行支持的一片“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