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9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把小洋芋炸出大品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在云南,大街小巷都不乏很多卖炸洋芋的人。但在尹娜和李佳锴的薯庄里,不仅能吃到传统口味的炸洋芋,连芥末、泡椒、咖喱等味的炸洋芋也能吃到。薯庄开业仅两个多月,已经开始稳步盈利,月入可达三万以上。他们坚信,炸洋芋也能做出品牌。

  

  弃酒吧研究炸洋芋

  

  走进尹娜和李佳锴的薯庄,里面干净优雅,愉悦的乐声缓缓流淌。40多平米的店面被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工坊”,一半是为顾客提供的小空间,墙上挂着工艺品,墙根有个小书架,摆着各种杂志。如果不是墙上那幅土豆画,谁也不会把如此“艺术”的地方和炸洋芋联系起来。

  听到这样的评价,尹娜开心地笑了。因为,这就是薯庄在外观装修上与其他炸洋芋店最不一样的地方。

  这样的想法得益于他们夫妻之前开酒吧的经历。2007年,尹娜夫妇在人民西路昆明学院旁开了间酒吧。经营生意之余,他们思量着再做点什么。见酒吧附近有卖炸洋芋的摊子,只要有人来酒吧,洋芋摊的生意也很不错。于是,两人便在酒吧外隔出了一块空地卖起了洋芋。或许因为家里经营过小吃,只要吃过尹娜制作的炸洋芋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甚至有朋友提议,让他们不要做酒吧生意了,好好研究下炸洋芋。

  “开始也没放在心上,后来遇到拆迁,就换了工作。”关闭了酒吧,李佳锴开起了自己的美发店。经营美发店一段时间后,夫妻俩想起开酒吧时别人对炸洋芋的认可,两人顿时来了主意,将目标锁定为炸洋芋。

  

  远赴会泽“取经”

  

  为了了解市场,品尝到更多的口味,两人开始到昆明的大街小巷吃各种炸洋芋,李佳锴甚至还专门回到会泽去试吃。经过对比,尹娜觉得自己秘制的味道比市面上的炸洋芋更胜一筹,研究得差不多了,便定下目标,要将自己独特的炸洋芋做大做强,做成品牌。于是,两人在龙泉路靠近师大的附近找了一间40多平米的店面,而顾客主要是学生。

  今年4月11日,夫妻俩的薯庄正式开业。没有太多的宣传,开业当天,尹娜准备了一大盆炸好的洋芋,站在店门口请过往的行人试吃,吃过的路人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尹娜清楚记得,开业当天卖了158元,开了个很好的彩头。起初,夫妻俩预想,第一个月只要不亏钱就行,哪知一个月后,小店不仅没亏,还赚了一些,这让两人很惊喜。

  

  “口味”创新才是王道

  

  尹娜说,在打定主意做炸洋芋生意之前,自己就做过一个初步的估计,在云南,10个人里,至少有7个人是喜欢吃洋芋的,而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洋芋永远最受欢迎。在尹娜的薯庄,炸洋芋不仅能做出独具特色的香辣、麻辣味,还有6种不同口味。除了番茄、椒盐、咖喱,还有特色的泡椒、蒜香、芥末味。

  附近学校前来购买的学生对薯庄的蒜香味炸洋芋赞不绝口,虽是蒜香,但几乎没有大蒜味,很适合吃不了辣的人。泡椒味的更是深受顾客们的喜爱。

  尹娜说,炸洋芋太普通了,做饮食行业最大的资本就是味道。如果跟别人一样,口味只有简单的两种,那根本做不大的。“既然选择做这一行,我就想把它做到最好。”于是,除了讲究洋芋的产地和新鲜外,尹娜不断地研究新口味,什么时候有了新想法,立刻就去试做,做好就给老公尝,李佳锴觉得不错,再给朋友试吃,得到大家的肯定便正式外销。“只有不断地做出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新口味,才能适应竞争。”尹娜说,这是她努力的方向。

  (摘自《生活新报》 杨燕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