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富贵世间无人不向往,月盈则亏,财富聚集得过多不一定就是好事。一些人为了财富而失去生活,一些人却因为缺少财富而无法享受生活。财富和生活正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可缺少,也不能互相脱离。
淡于当下的要务,使精神恬然自足而不至于患得患失,随波逐流。于是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和精神,也离不开财富和生活。对很多人来说,金钱似乎是唯一的目标。然而,钱毕竟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生营营,贪多务得,积累了这么多的民脂民膏,享之不尽,徒然浪费,这又是何必?有句话说得非常在理:钱只有花出去了才是你自己的。有人也许会问:“钱花出去了不就是别人的了吗?”仔细想想吧,钱在没花出去前,在你手里的,只是一种贵重金属或者一种纸张而已。
财富的真正意义在于它的流通,穷尽一生的心力,聚财敛金无数,像葛朗台一样,恨不得躺在金币上下葬,结果却客死他乡,分文不能带走,更是可悲可笑!
坐落于北京后海的恭王府,曾是清朝乾隆年间富可敌国的和珅的住宅。说起和珅,可谓人尽皆知,他是当时妇孺俱恨的大贪官,在他短短不到50年的生命里,敛聚了令人咋舌的财富,在恭王府里有个“藏宝楼”,据说当年和珅被抄家时,从这里面抄出的金银财宝,折合成白银竟高达9亿两,光是金砖就有4288块,按照市场价格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币高达3600亿元。
和珅在死前的几个夜里,恰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时他对着皎洁的月光,不由感慨盈怀,写下了一首《狱中对月》: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这首诗相当真实地表现出了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字里行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20多年苦心孤诣地耍弄权术、搜刮财富,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未尽天年便魂兮归去,真个是枉劳神、空算计啊!
和珅为世人所不容,并不是因为他富有,而是因为他的财富取之无道、用之无方。为富不仁、恃富凌人,这样做只会招致仇恨和灾祸。“富而好礼”是先圣孔子留给富人的处世原则。作为一个富人,不可骄横无礼,更不可贪得无厌。
为了财富不惜付出生活的代价,不只存在于历史当中。当今世界里也有这样的例子,拼命地追求财富,以为这样才能有幸福,到头来,幸福却成了一场空。
(摘自《腾讯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