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鄂尔多斯机场降落后,在滑道上跑了一会儿,然后掉了个头,接着往回跑。原因是跑道太短,飞机跑不开,只能掉头接着跑,这样的情况让乘客们有些吃惊。这是鄂尔多斯给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的人们的见面礼。
鄂尔多斯机场不大,但航班满员,从北京到鄂尔多斯的这条航线,因为不缺少乘客,据说很少有折扣机票。
鄂尔多斯城市也不大,典型特征是车多,信号灯多,车速快,正如鄂尔多斯的车牌编号开头“蒙K”一样,车子猛开。走在马路边,可以听到越野车一路疾驰而过,肆无忌惮。在鄂尔多斯市区,到处是绿树,据说都是花了高价钱买的,不过成活率很低。市区方圆30公里以内,已经见不到草原的样子。密集的树林,成为应对沙尘暴最好的武器。
到处是空置的楼房,到处又都是正在和即将上市的楼盘。鄂尔多斯人对房子有着某种偏爱,往往是开发商刚一拿地这边就会急着把钱送上。本地的房子买得差不多了,出去买房,在北京、上海、杭州乃至青岛、威海等地,伴随着温州炒房团一起杀入的,就有鄂尔多斯炒房团,不过,与前者相比,后者既低调又缺少包装,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鄂尔多斯富人,没有给外界留下太多美好的印象。就连当地人也说,这里是企业家沙漠,没有品质,只有暴利。即使炫富,手法和技巧也极为普通,LV卖不过金利来,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对名牌的了解实在是太少。
典型的鄂尔多斯人的生活是:有了钱,弄套别墅自己住,弄辆好车自己开,然后把剩下的钱一部分投到房地产,买几套房子收租金,另外一部分放高利贷,吃利息。租金加利息加起来一个月收入好几万元,正好够花销。
富人并不是全部,在鄂尔多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穷人,他们可能也有上百万元的资产,但在这个高消费的地方,这点钱远远不足以支撑有尊严地生活。他们的生活甚至不如每个月挣两三千元的外来打工者,因为后者不用担心邻居、朋友投来鄙夷目光。而那目光,让穷人宁可住在车库里都要开路虎。
鄂尔多斯已经分化成两个世界,一个是当地有钱人的,他们无所事事,生活的内容是喝酒、打麻将,另一个是外地打工者和本地穷人的,他们付出劳动,维持着这个城市的运转。
在鄂尔多斯,财富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
(本版摘自《半岛都市报》文/陈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