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探寻国酒茅台一线员工的精神世界

  □ 戈 戈 罗 梅

  

  6月的茅台,花园式的新厂区到处盛开着的三角梅分外鲜艳夺目。

  作为中国白酒产品和酒文化的最杰出代表,近年茅台的发展特别引人瞩目,其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和追捧,万余名国酒员工已连续多年实现人均创税40万元,集团实现了连续13年的跨越式发。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茅台集团总经理袁仁国成为我国首位站在这个高端国际论坛上演讲的中国企业家……

  国酒茅台尽展花样年华。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茅台酒厂采访,透过这朵令国人骄傲的鲜艳民族品牌之花,看到的是茅台集团特有的企业文化激发出来的员工对国酒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无论管理人员还是一线生产工人,在对记者谈及自己的责任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如是自问。

  “其实,早10多年前,我们就把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歌词,作为国酒精神教育的命题提出来了。今天,这个被我们赋予特殊内涵的设问,已成为1万多国酒职工时常挂在嘴上的‘流行语’。”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工会主席刘和鸣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既是对青年员工厂史教育的要求,更是提醒每个员工时常思考,怎样用行动诠释“爱我茅台,为国争光”企业精神的必答题。

  忠孝感恩——企业文化人性化渗透激发员工奉献国酒

  “在茅台集团,企业文化与品牌、品质一样,被提到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在党建工作的统领下,企业文化通过常年不断的各种活动载体已落地生根渗透到职工心里,并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叶远鸣说,每年的各种创建活动多姿多彩,独具茅台企业特色。

  今天的国酒一线员工形象,早已由早期文化不高的本地工人的“老土”形象,演变为有知识的70后、80后唱主角,来自天南地北的大中专毕业生挑大梁的新时代崭新形象。

  在制酒7车间的职工“学习园地”上,记者看到青年工人胡涛留下的肺腑之言:“感恩,我不在抱怨工作多苦多累,相反,我却感谢企业培养了我,磨练了我。这种由心底发出的快乐和满足,让我成为一个积极乐观、主动进取、敬业奉献的人……”

  让许多生产一线员工发出类似感言的背景,是集团广泛深入开展的“忠诚国酒,忠孝父母,敬业奉献,感恩企业”主题活动。围绕这一主题,集团几十个基层单位创造性拓展活动形式,极大丰富和深化了国酒文化内涵。

  “家国同理。对父母怀有孝敬之心的人,才可能懂得忠诚国酒、忠诚国家,才知道感恩国酒企业带给我们的一切。”上世纪70年代出生、现掌管一个几百人的制酒车间的黄家兴说:“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在忠诚、敬业、忠孝、感恩这样眼能看见、心能感受的教育中深受感动,爱我国酒的奉献意识在工作中切实体现了出来。”

  在不少车间,记者都能看到员工自设命题:我怎样让花儿更加娇艳?

  “我们年轻职工进厂就充分感受到国酒人的荣耀,却没经历过企业的困难期。感恩,就是要感时代的恩、感企业的恩、感老国酒人的恩,而感恩不只是说句话,重要的是要为国酒健康发展贡献我们的才智和汗水。”4年前大学本科毕业考入茅台集团、一直在生产车间当工人的江苏籍员工刘伟,如今已以他出色的工作业绩走上了车间管理岗位。

  在国酒的各个生产车间,记者耳闻目睹严格规范的一线管理,即便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车间,也井然有序然,车间环境美如花园。

  国际通行的5S现场定量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在集团已普遍上升为7S。不少车间还自我创新加码出更多的S。有的车间管理已提出11个S。

  零遗漏“网”盖——国酒精神的员工价值认同彰显凝聚力

  集团党委非常明确地提出,在企业党建统领下的团建、工建,以及一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不能空对空、口号对口号,要有明确针对性,要让职工喜闻乐见、乐于参与,并收到实效。

  集团8000多名占职工总数近70%的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一直是集团党委新时期改进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探索的重点。

  “这个员工群体有知识、有追求、有创新精神,是集团一线员工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但他们没有经历过磨难,吃苦耐劳精神相对较弱,他们是集团党建工作怎样让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重点研究课题和实践对象。”集团党委书记袁仁国说。

  集团党委树立“效益型党建”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性,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共青团组织的特色性,形成了党委发动、组织推动、上下互动、内外联动的立体多维的党建模式。这种立体交叉网络,使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得到充分渗透,确保员工全员“网”盖“一个都不漏”。

  集团职工运动会、职工艺术节、茅台酒节等,已成为全集团标志性的企业文化传播渗透载体,每一个员工都乐于参与其中。

  在每年农历九月九举行的“茅台酒节”大型活动期间,祭祀茅台酒历代祖师宗师的同时,集团领导和员工还举臂庄严宣誓传承国酒伟业,承诺对茅台传统工艺和质量的坚守。

  “精彩人生”诗歌朗诵大赛、“我型我秀——挑战主持人大赛”等活动,给远离中心城市的国酒员工营造了健康进取时尚的企业氛围。

  除了党组织、工会等从全厂层面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外,各群团组织、各基层单位还创造性推出很多“分众化”的针对性活动——“而立之年的我怎样为国酒做贡献”、党员示范岗星级评比、女工厨艺比赛、重走母亲河(赤水河)、师带徒、岗位比武、徒步长征拉练、城乡支部手牵手、员工互助合作基金、爱心基金等活动独具特色。

  去年,几乎清一色女工的制曲一车间又有新的创意:她们率先走出茅台,与成都军区某模范话务连结成“军企共建”对子,话务连支部建设先进经验及女兵们展现出的军人优良作风,让制曲一车间的员工看到了自身的差距。

  迄今,茅台集团已有10余个基层单位与部队开展“军企共建”结对活动。

  “各种有效的活动载体,吸引职工积极参与,每个职工都迸发热爱茅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制曲一车间支部书记、车间主任蔡琼惠感言,尽管全车间有600多女员工,但都心往一处想,管理起来十分顺手。

  “小”员工大视野——红花的灵魂是融入员工骨髓的国酒意识

  “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弘扬国酒文化,追求创新卓越”等标语在国酒厂区随处可见。

  这样宏大视野的行动基石,是集团党委倡导的“四种精神”,即以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贵州精神、国酒茅台精神为企业文化的根本和灵魂。

  一位常到茅台的林姓省外经销商对记者感概:“国酒企业文化理念在这里无处不在;在每个员工身上都能感觉得到。”

  集团除了通过各类独特丰富的活动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还通过《茅台酒报》,国酒茅台电视台、广播电台,国酒党建网、团建网、工会网,《世界之醉》、《国酒书画》、《国酒诗刊》、中国国酒文化城、车间墙报等媒介将国酒精神渗透到到每个员工脑海里。

  集团每年对职工进行思想问卷调查;并已连续3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有这些,都让员工清楚地掂出“国酒人”3个字的份量。

  在车间生产现场,一个酒师的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我虽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但我的工作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声誉。”

  制酒十三车间的一位年轻大学生员工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的企业精神和时代精神共振。我深知我作为国酒人的使命和责任: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国酒质量的稳步提升,使茅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靠实事求是,攻坚克难,永不退缩, 继承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