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安全责任,你落实了吗?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今年,山东兖矿集团杨村矿提出了要实现全员零“三违”、现场零隐患、矿井零事故的“三零”目标,这既为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也给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只要管理人员尽好管理责,广大职工尽好执行责,监督部门尽好监管责,“三零”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管理人员尽好管理责

  

  某电视台做一期人物访谈,嘉宾是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主持人从身后拿出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矿泉水,考了宗庆后3个问题。“这瓶娃哈哈矿泉水的瓶口有几圈螺纹?”“四圈。”宗庆后想都没想,回答道。主持人数了数,果然是四圈。主持人不甘心,又提出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们,这个瓶盖上有几个齿吗?”宗庆后微笑地看着主持人说:“你观察得很仔细,问题很刁钻。我告诉你,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盖上一般有18个齿。”演播厅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一个拥有170多亿元身家的企业家,管理着几十家公司和两万多人的团队,每日需要处理的事务何其繁杂?可是,他连他的矿泉水瓶盖上有几个齿都了如指掌。

  作为我们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您的管理关系着成百上千名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安危。因此,您应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一切人和事了如指掌,这样管理起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管理就意味着责任,管理人员心中要时刻装着责任。管理人员不仅对工作结果负责,还要对整个工作过程负责,没有高质量的过程,何谈高质量的结果。各级管理人员还要真抓实管,重心下移,要树立办公室就在井下、在生产现场的观念。管理人员既要抓全面,又要抓细节。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不需要你去当岗位工,但要抓好每一个岗位工的工作。要抓到每一个环节,要严到每一个细节,确保全过程安全、优质、高效。

  

  普通职工尽好落实责

  

  在制度建设上,大家都有《煤矿三大规程》《岗位制度》《精细化管理细则》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然而,不论制度有多健全,关键在于落实。

  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北一家国有企业破产,被日本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翘首盼望着日方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办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来了,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的制度坚定不移地落实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落实,把制度都落实到位。

  在煤矿生产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坚决不生产”的安全理念,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家庭幸福的利害关系,深刻认识“违章就是违法,违法必须追究”的深刻内涵,小心谨慎地对待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更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法律法规、规程措施、制度规定,牢记不安全的进尺一米不要,不安全的煤炭一斤不采,提升境界,提高标准,干标准活,干放心活。要深刻吸取以往发生的事故教训,让血淋淋的事实时时提醒自己,做安全生产的有心人、细心人、放心人。

  

  监督部门尽好监管责

  

  实现安全生产与安全监督部门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安全监督部门和业务把关部门要树立过硬的素质,杜绝吃拿卡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老好人现象。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行使好组织赋予的权利;要时刻牢记“严是爱、松是害”的深刻道理;牢记“制止一次违章,就是避免了一起事故”的理念。发扬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到安全生产的最前沿,深挖各类事故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提高下井质量和工作质量,确保检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发扬“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精神,强化责任追究,坚持事故分析“五不放过”原则。创新安全处理方式,对事故处理要从严、从重、从快。要严查薄弱地点、薄弱时段、薄弱人员的安全隐患,严格落实把隐患当作事故对待,把不良苗头当作事故分析,把现场漏洞当作事故追究的“三个当作”制度,不让一台设备带病作业,不让我们的职工带着隐患上岗,为矿井的安全生产站好岗、放好哨,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洁净、和谐的生产环境,为矿井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

  (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