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文化从来就是根植在创始人身上的。让IBM一直骄傲的就是从老沃森时代的尊重文化能一直延续至今。而这种尊重文化既有沃森所在时代和其个性赋予的,也有他在NCR时的老板帕特森的影响。
那时候的人们迷信权威,权威下面则是一种对“家”的感觉的迷恋。IBM在八十多年前便走在了男女平等的路上,老沃森是美国企业史上最先大批雇佣女工的科技企业。他尊重员工,让员工在服从家长这一原则下自由成长,而且允许他们时不时地发一发“娇儿辣女”的性子,从而成为卓越。而IBM的基因便在这段文字中隐藏着。基因之一就是尊重员工。其实,这很简单,作为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家”理念很强。作为“家长”爱自己的“子女”很正常。
正有了这种思想,尊重员工这种理念便在IBM百年发展史上从未间断过,包括今天。IBM是世界上对同性恋、残疾人最关心,并招聘为之工作人数较多的世界性大企业之一。无论他们的喜好是什么、身体状况如何,他们都是员工。
老沃森之子小沃森评价帕特森那样:“帕特森的天才是挖掘像父亲一样尚不成熟、受教育程度不高却雄心勃勃的旅行推销员,把他们塑造成美国一流的推销员。他让推销员记诵和使用标准化的叫卖语,用类似兴奋布道的会议激发他们的热情,用激将和威吓的方式迫使他们完成高不可攀的推销指标。他独创的一种方法是把销售范围划分成互不侵犯的区域,这样便解决了推销员的后顾之忧,不必担心公司的同事与自己抢夺潜在客户……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推销员是一种不受尊敬的工作,可是在帕特森的运筹帷幄下,它几乎成了一种职业。”
帕特森管理员工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于有用的人(有用并非仅仅是指有才能)毫不吝惜。例如他每年都让高级行政人员 去 海 外 度 假,让他们大肆挥霍从而享受到上等人的生活。从而让员工迷恋上奢侈的生活,从而极力想保住这种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为帕特森赚到更多的钱。
还比如,他可以给雇员们提供无偿健身,为他们构建舒适的工作场所。在NCR内部,有棒球场、网球场、专门用来散步的小路,更有甚者还有占地6700亩的森林公园和野外露营地,员工们可以在此游玩休息。
在这里,人们充分体现到了上流社会的体面与尊严,让人们无法逃脱,为了保住这些,人们拼命地为帕特森工作着。而这一切,几乎都被老沃森继承下来。不过,有一点他没有继承,那就是:对没用员工的漠视。
文化追踪
IBM Jam:让员工自由地表达
2001年,Jam还只是IBM的一个内部实验。随着工作方式的多样化,有些员工在家上班,有些员工在客户公司上班,而Jam成为员工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公告栏,许多问题和解答也可以在Jam中找到。但是IBM可不想让Jam仅仅实现这些功能,如何让技术带来利润一直是IBM做研发的方向。
IBM发现网络时代的员工都很独立、聪明,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把员工的头脑智慧用起来,让他们一同参与决策,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智慧宝库。但是让全球的员工同时在线发帖,海量信息的处理是个难题。 直到2003年,Jam的文字搜索和提炼成熟之际,彭明盛果断决定,让Jam成为员工智慧的采集工具。当年,IBM在内联网上开展了全球72小时在线大讨论,主题是“Value Jam”,由员工自下而上地提出对公司价值观的想法。当时全球有5万多名员工参与。讨论活动有些凌乱,充满激情,争议不断,但最终IBM通过全球投票的方式找出了一套全新的价值观,即“创新为要”、“成就客户”、“诚信负责”。
其后,IBM每隔三年便有一次大型的不同主题的Jam袭来,各分公司大大小小的Jam也不计其数。2006年,以创新为主题的“Innovation Jam”,有来自104个国家、67家公司的近15万名员工参加了讨论,连IBM的客户也一同加入进来。当年Jam的成果是,IBM成立了10个新的业务单元,投入种子基金1亿美元。如今,Jam已经成为IBM必备的一个管理工具,Jam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创新、参与决策,创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让人们相信协作的力量和彼此分享的乐趣,这才是创新的根本。
(《商学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