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山老字号
经营创新“救了自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李华炎 

  

  作为中山一家具有逾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咀香园的“心态”并不老。几年前,当网购成为一种时尚时,咀香园及时“赶时髦”,在阿里巴巴、淘宝、拍拍网等网店开始售卖产品。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扶持老字号企业的措施。在中山,咀香园、沙溪凉茶、美味鲜等一批老字号企业则全力以赴寻求自救之路,从家庭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正在焕发出“第二春”。

  

  孤独老店

  

  近年来,咀香园、大方照相馆等老字号纷纷撤出步行街,步行街厚重的历史文化味道亦随之消失。

  石岐自古繁华。在孙文西路步行街、逢源商业街等较老的商业街,一度还保留着诸多石岐商业文化的印记。但是如今,这些文化记忆随着街道的不断推陈出新已逐步湮灭。

  一份有关“中华老字号”生存现状的报告显示,许多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如今已步履蹒跚,国家有关部门于1990年认定并授予金字招牌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十多年后勉强维持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的占20%;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效益良好的仅有10%。

  这一场全国性的老字号“灾难”,同样向着中山企业袭来。创始于清末年间的中山咀香园,以杏仁饼而风靡一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内市场份额曾一度占到60%。“那时我们不愁销售,只管生产供应。”咀香园董事长梁炳根说。随着市场开放竞争越来越激烈,“皇帝女不忧嫁”的日子没有了,企业面对的是重重“三角债”严峻形势,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到1997年,咀香园集团公司亏损200多万元。

  

  创新自救

  

  老字号学会“上网”了。网络营销、文化植入成为老字号发展的创新模式。

  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营销模式已不具备说服力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宣传品牌文化形象是当前最被看重的营销方式。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咀香园及时跟上“时髦”的营销方式,在阿里巴巴、淘宝、拍拍网等网店开始售卖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老字号企业要想很好地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转变旧的落后于市场经济要求的传统经营观念,树立市场的、开放的、现代的、发展的、创新的、竞争的、自力的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经营观念。”梁炳根说除了专卖连锁店以外,目前网店已经成为咀香园最为主要的零售方式。

  以杏仁饼闻名的咀香园,便积极从杏仁饼文化方面进行品牌宣传,曾利用该项目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机遇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建立连锁专卖店和进入大卖场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

  在寻求突围之路时,咀香园在北京同仁堂身上看到了具有示范意义的路径。始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同仁堂,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迄今已300多年历史。由昔日宫廷御药到现在服务大众,同仁堂中药不仅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漂洋过海走出国门。1997年北京同仁堂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0年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大大增强了集团的整体实力,同时,在产品剂型上也打破传统中药丸、散、膏、丹的模式,推出浓缩丸、软胶囊、冲剂、片剂等。现在同仁堂出口品种已由最初的几个发展到130多个,覆盖面也由最初的几个华人地区拓展为目前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