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都借国际非遗节提升国际影响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不知道成都就是落伍

  □ 本报记者 喻永国

  

  5月29日,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国际非遗节”)开幕式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隆重举行。本届国际非遗节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其间将不间断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传统戏剧精品剧目展演、中国古琴艺术大展等7大类286场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活动将持续至6月11日闭幕。

  据悉,“非遗节”已成为全国性的四大文化节庆活动之一,也是世界上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节会。随着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成都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非遗节格局:成都旅游大幅提升

  

  在这之前,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对成都旅游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表示,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积极开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各国在非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国际非遗节一定会在四川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不断发展,成为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盛会。

  记者从“非遗节”现场获悉,从本届开始国际非遗节将正式落户四川成都。本届“非遗节”的主会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总投资约22亿元、占地1700余亩的非遗集中展示、保护园区,将成为“非遗节”的永久举办地。回忆从2007年的第一界非遗节,通过盛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所做的决心和努力。中国文化非遗节是非物质文化保护,在成都举办,就是为了在中国形成文化保护南北呼应的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抢占先机”非常重要,成都勇于大胆创新探索实践;而通过“非遗节”的举办,则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把散落在全球各地最优秀、最精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聚在一起,通过集中展示使之“发扬光大”。

  在业内看来,非遗节纳入“经济参数”,表明它正在突破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向更广的空间拓展。事实证明,震后的成都非遗节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非遗节期间,外地游客在蓉消费平均增长22.7%,本地游客消费平均增长6.5%。对成都市餐饮行业拉动作用明显,餐饮行业营业额增长20%以上。拉动出租车的营业额显著增长,对百货行业整体上有积极作用,旅游酒店行业更是直接受益,非遗节期间酒店入住率维持在80%。这组数据表明,非遗节不再是文化圈内的热闹,而是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国际文化盛会。与经济效益相伴的,是巨大的海内外反响。“不知道成都那就是落伍。”当这话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口中说出,参与非遗节的中外来宾都发出会心一笑。

  非遗节影响:引领成都国际化

  

  据了解,与前两届非遗节相比,本届非遗节的国际性大幅提高。目前第三届非遗节已经确定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72个国家、地区的1200多名外宾参加。天府巡游上,来自全球各地的精彩节目即将接连上演,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将在成都尽情狂欢;国际论坛上,不同文化将在成都和谐交融,不同国度因“文化自觉”达成共识形成的《成都倡议》即将发表……这一系列具有国际性的活动将令世人通过非遗节看到成都不断延伸的“国际视线”。

  为了突出非遗节的国际性,每届非遗节都会邀请国际嘉宾和队伍参与。本届非遗节外宾的参与人数达到了1200多人,这一数据与往届相比有很大的增幅。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参与团队和嘉宾的热情更是高涨,组委会原计划只邀请15支国际队伍,结果很多国家通过文化部、外交部表达参加愿望,经过反复协调和婉言谢绝,在确保五大洲都有代表的前提下,最后有20支表演队伍参加本届非遗节。本届非遗节还首次邀请了国外民间手工艺人。此次有4个国家专门派出民间手工艺人参加博览会,展现当地特色非遗。

  据悉,今年是成都开展国际友城工作30周年。在非遗节期间,成都友好城市的市长将带领自己城市的特色非遗队伍前来展示当地非遗实力。在非遗节的天府大巡游活动中,这些国际团队都将集体亮相,生动诠释非遗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还有2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16个城市的代表团,14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遗学者观摩非遗节,参加论坛交流。据预测,本届非遗节将成为迄今为止以非遗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参与地区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