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虞锋:换个角度 仍是赢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虞锋,云锋基金创始人、主席,不过这是他在2010年4月份才拥有的新角色。在此之前,虞锋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大学老师、机关干部、国企高管、创业、天使投资,这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他在2003年创立的聚众传媒。

  聚众传媒正是那个2006年1月,在国内企业并购界引起轰动的主角之一。当时聚众传媒在上市前临门一脚时,选择了和已经先行上市的老对手分众传媒合并,作价3.25亿美元。如今世间已无“聚众”,只剩下一段脍炙人口的并购故事。

  

  别样的精彩

  

  换个角度看问题,是虞锋从小就养成的一个习惯。

  从2001年在美国出差时,偶然瞥到电梯口的那块液晶屏开始,虞锋在国内“无中生有”地开创了“楼宇电视广告”的蓝海。对于这种新媒体形式,当时很多4A公司看不懂,因为楼宇电视无法用传统电视的收视率来评价统计数据。“如果换个角度,提出有效人群收视率,差异化就出来了。”虞锋说。这个差异化的媒体形式,仅仅2年多时间,便创造了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分众传媒。彼时(2005年底)的虞锋,也做好了到纳市敲钟的所有准备。那时候,上市几乎是衡量企业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志。

  后来的故事人尽皆知,充满戏剧性。虞锋最后时刻放弃了上市,选择了和分众合并。“我一直认为,创业者应该坚持地追求目标,但目标是什么?是别人眼中设定的上市的目标,还是内心真正的自由?”回忆过去,虞锋显得很淡定。

  华丽的转身

  

  2010年4月16日,继“分聚合并”4年后,虞锋高调亮相镁光灯下复出,这一次,他是绝对的主角。这一天,云锋基金正式对外宣布成立,虞锋的新头衔是云锋基金的创始人和主席。尽管在此前的两年多,虞锋个人也成功投资了如华谊兄弟、12580等项目,但4月16日,则标志着虞锋正式完成从创业者到职业投资人的华丽转身。

  云锋基金的豪华阵容,从名字上便可知一二,基金是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虞锋两人的名字命名的。此二人也是基金的主要发起人,基金的其他发起人均为国内各行业的顶级企业家,如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微博)、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九阳股份董事长王旭宁等。

  “云锋基金最大的特点是,每个发起人在各自产业内,都拥有完整的经验链,创业、融资、并购、上市、上市后管理等等,我们希望这些经验链能够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培育出更多的马云、史玉柱、刘永好们。”事实上,为了鼓励和扶植更多的创业者,弘扬创业精神,马云和虞锋等人,最初的想法是成立一所民营企业培训学校,由这些成功企业家担任导师来分享实战经验。但由于创建学校周期太长等原因,先行成立了云锋基金。

  虞锋说,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内部管理,他都充当了平台的搭建者。

  

  人生的赢家

  

  “你永远那么空闲肯定就会无所事事,永远那么忙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也是不科学的。”虞锋说他现在找到了“不因为激情、就不懂得温情”的生活。

  经历过创业的大开大阖,又搭建了云锋基金这样高举高打的平台,虞锋对于他获得的一切,时常心存感恩。“无论你如何成功,都要对这个时代保持感恩和谦卑,对一路过来帮助你的人,对你的竞争对手都要充满感激,因为是竞争对手更快地帮助你提升和进步。”反过来,要回报社会,“云锋基金的合伙人都有共同的心态,就是愿意去为别人的成功助推一把,实现双赢和共享。”

  在虞锋看来,做人生的赢家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尤其不以财富和企业成功为唯一标准。“所谓幸福,不是个比较的状态,而是自己内心的满意度,你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的内心很开心、放松,并愿意坚持下去,就是幸福的。”这种心态也渗透到了虞锋的投资过程。

  虞锋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从本科到研究生,虞锋在复旦大学读了7年的哲学,“我很喜欢思辩的东西,哲学的思想是需要历练、阅历,需要很多人生经验来判断的。”虞锋决定到外面兜一圈再回来当老师,没想到,这一兜就兜出了20多年。

  采访结束时,这个47岁的男人用了“心安”来总结他现在的状态,20多年来,虞锋用自己的人生哲学,变换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做人生赢家”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