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5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商海畅游 乐活畅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商海是一个道场,他以平常心快乐地修行,在漫不经心中进行加减乘除的快乐运算。在品茗之中,对话之间,李梓正为我们一步步点通快乐的穴脉。

  □ 柴金芳

  

  倡导乐活,让快乐相互传递

  

  记者:创业的过程是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是一场精神修炼,您一路走来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李梓正:我认为努力、学习和运气比较重要,尤其是学习,长期而全面的学习。平时我上的课比较多,包括国学、史学,还有清华大学开设的心理学、短期训练班等。我的人生哲学就是要让我身边的人感觉到快乐,不仅在工作中快乐,在家庭中也要快乐。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也是顺其自然的哲学,就是要努力但不投机取巧,顺其自然但不纵容惰性。

  我们企业有一个目前全国都没有的职务叫创和总监,职能就是倡导乐活,带动大家快乐。乐活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价值观。乐活,靠的不是给你什么职务和金钱,而是通过各种活动形式,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渗透这个理念。

  

  道法自然,乐在当下

  

  记者:财富如水,大家各取所用,有人逗富、有人炫富、有人仇富、有人裸捐,作为为富而仁的企业家您是如何看待和运用这财富之水的?

  李梓正:乐善好施也要顺其自然。陈光标裸捐和巴菲特劝捐的慈善精神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但凡事总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陈光标的裸捐有正面的效果,也给了不少企业家巨大的压力,其后续效应值得关注;中国和西方的制度、发展阶段都不一样,捐与不捐应遵循顺其自然的规律。财富没有是不行的,但你越看重钱,钱反而会离你越远。不以财喜,不以财忧,这才是我要推广的理念。财富对我来说是身外之物,我之所以追求乐活,就是因为把财富看的越来越淡,财富少一块我很快乐,多一块我也很快乐。反之,如果我每天不停地追求财富,无论得到与否,都将活得不快乐:没有得到时因为追求而苦闷,得到时因为怕失去而痛苦。所以,对于财富的心态应该是不以财喜、不以财忧,没有极端的大喜大悲,财富来了走了都很快乐。不刻意地追求财富,但不能不要财富,顺其自然的投资和运营。不要太看重眼前的得失,因为有可能你追求短期的一部分利益,却丢失了你看不到的未来的一大部分。而且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如果你通过伤害、算计别人得到利益,你将会永远都感到愧疚,不阳光。

  

  慈善从心出发,在于参与

  

  记者:国外有一些企业家都有亲身做义工的经历,国内现在也有企业家志愿者。您作为河南省的人大代表和热心慈善的企业家,您如何看待企业家在慈善方面的出钱和出力?

  李梓正:最快乐的慈善是出力,但中国目前的慈善氛围还没有达到西方的那种氛围。慈善在于参与,而不是仅仅看谁出了多少钱。如果捐款是为了表面的显摆,会有负面的效果。当对知识层面、文化层面、精神层面追求的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走向本质的东西,这也是最大的道。汶川大地震要是有专业的组织号召我,我就去,但我不会自己冒失地去,冒失行动有可能会帮倒忙,反而可能成为国家的负担。

  记者:如果有专业的慈善相关机构组织企业家志愿者参加义工活动,您会参加吗?

  李梓正:我会参加,自己去做义工、去孤儿院的感觉是不同的。义工应是慈善未来的走势。但目前企业家可能达不到,但可以倡导。企业家无论捐钱还是出力,都会很快乐。我赞助过一个女孩,是中央传媒大学的硕士,现在在北京团结报工作,第一月发工资就要请我吃饭,看到自己资助的学生长大了、工作了、收获了,无比幸福开心。当记者的第一天收到小礼品就要送给我,我认为当家长的收到女儿送的礼物时才更欣慰开心,所以我建议送给她爸爸。资助的学生有十几个,只有这个在跟我联系,现在又资助了几个,联系的也是很少,但是我也很释然,以平常心对待,只希望他们快乐幸福地成长。

  记者:您作为北京郑州商会的会长,是商会的灵魂人物,您的乐活思想有没有在商会活动中传播?

  李梓正:我有专门请教授在商会讲乐活理论。内容包括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人去沟通。乐活不仅仅是个概念,而且有很丰富的内容。比如,先判断你的沟通对象是一个怎样的人、喜欢什么、价值观是什么,要根据人的特性跟人进行沟通,才能真正地实现与人相处融洽,而自己才能真正乐活。

  

  【笔者手记】

  印象中的李梓正嘴角总是挂着微笑,慈眉善目、温文尔雅,后来的对话印证了“相由心生”的科学性。

  在商海中闯荡沉浮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内心也有很柔软的一面,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探求更多精神层面的快乐以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熙熙攘攘的利来利往,无法使快乐驻足,反而有可能被财富所累,被成功绑架。而佛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心理哲学为求道者敞开了快乐和智慧的大门,无论如何,让我们一起探索一切快乐的可能性,当夜幕降临时问自己:今天,我乐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