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1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对标,“对”出动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乌兰浩特卷烟厂嘴棒单箱消耗实现连续两个月达标

  □孙雪飞

  

  自3月份起,红云红河集团乌兰浩特卷烟厂嘴棒单箱消耗首次实现连续两个月达标,这意味着在创优路上又跨越了一步。

  纵观嘴棒消耗历时两年的达标路,对标“对”什么?不是简单的数据对比,重要的是寻找指标背后的管理差距、漏洞、缺陷,分析不足、制订措施、寻求改进。这带给企业的变化是降低成本费用,更是管理上持续改进的强劲动力。

  

  对节约的反攻,更是对管理的反思

  

  在卷接包车间,许多现象都与节约有关。例如,为了让包装机剔出的烟包“软着陆”减少烟支“致残率”,车间将接烟桶内壁加装了3公分厚海绵。

  因为1支或几支空头,包装机每次要剔出20支烟,都做残支处理会造成大量浪费,挑烟支是机组每天的一项“必修课”。据乙班副班长陶志勇介绍,挡车工对烟支回收都有认识,班里坚持做得最好的是挡车工杨洪宝。

  “每次盘纸拼接剔出的20多支嘴棒中只有2支不能用,其余挑出后都可以用。一台车每班要使用40盘成型纸,一个班开两台车一天可节约1600支嘴棒。”不仅这么说,KDF2嘴棒成型机挡车工齐宏伟一直在坚持做,并影响和带动身边人也这么做。

  一支烟由盘纸、嘴棒、水松纸、烟丝等多种辅料组成,烟支生产过程中又要发生多种能源消耗,浪费一支烟的效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操作人员成本节约意识的提高增强了车间挖潜降耗能力,但如何让这种意识成为常态化自觉行为?车间在管理上反思。

  “对盘纸、嘴棒消耗由原来的按机组统一考核,改为单班单机组考核,避免机组‘大锅饭’现象。”自5月份起,车间对弱项指标考核方式做出改变。

  既保持了生产现场地面的整洁,又减少大量嘴棒消耗,“志鹏操作法”与对标的题中之义高度契合。为了让“志鹏操作法”成效最大化,5月份,车间嘴棒发射损耗率考核方案即将酝酿出台。

  

  是压力,更是对创新的推力

  

  对标工作关键看成效,这是对标的意义所在。

  “嘴棒单箱消耗上半年必须达标(8430支)。”年初职代会上,厂长刘凤书的话重重地落在卷包人心头上。

  消耗达标,是由完成生产任务向效益最大化转变,必须从生产方式的根上动土,全过程查堵漏洞。

  

  指标如何降下来?

  

  以掘地三尺的精神做“加法”。1台KDF2嘴棒成型机每班平均使用35盘成型纸,由于速度快,每次启车拼接盘纸要自动剔出近2米长的嘴棒。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引起了挡车工刘丹的注意。他通过修改启动剔除程序减慢启车速度,使嘴棒剔出减少1倍,提高了出成率。2010年底,这个小创新在车间3台KDF2嘴棒成型机得到推广应用。

  以睿智务实的态度做“减法”。易地技改搬迁后,卷接包车间增设了嘴棒自动发射设备。自动化应用带来了简便快捷,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生产中,嘴棒发射系统运行轨道堵塞每天都要发生数次。厂家传授的唯一解决办法是借助风力疏通,将堵塞的嘴棒吹落地上,每次都要浪费40、50支,既影响现场又浪费。面对紧迫地达标任务,车间上下无法熟视无睹。2010年8月份搬迁后,Zj15卷烟机挡车工王志鹏每天都在琢磨解决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王志鹏摸索出了一套解决方法:用镊子取出轨道里堵塞的嘴棒,然后启动手动按钮将轨道里的嘴棒发射到料斗里,再重新启动机器。这种简单的操作方法因有效避免了嘴棒大量浪费在车间8台ZJ15卷烟机推广使用,并被厂里命名为“志鹏操作法”。

  对标是压力,更是对创新的推力。职工郑凯泽和张德春通过修改设备参数降低盘纸、水松纸拼接剔除量,职工李强通过改变上盘纸方式降低盘纸消耗,等等。在车间,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