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芬,云南荣涛贸易有限公司的老板,拥有资产数千万的钢材销售行业的“大姐大”,生意场上雷厉风行、干脆果断……十多年来,财富的增长,并没有改变她朴素自然的本色。
□ 李伟
现年46岁的徐世芬总经理,说话快言快语、走路大步流星、办事雷厉风行、遇阻宁折不弯。和徐世芬打过交道的人都说她憨厚老实、性格开朗,其实她最大的特点是性格刚烈,从不服输,不信命——正因为这些,造就了她对人生和事业爱拼才会赢的性格;正因为这些,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打工妹,发展成了今天资产过亿元的创业能人。
立志创业 初涉商海
1985年,跟随老乡来到昆明谋生的徐世芬,不信一个山里妹子就要一辈子在山里受穷,她发誓要靠自己的拼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昆明后,她卖过水果、蔬菜,在部队医院当过勤杂工,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吃尽辛苦。
徐世芬立志创业,涉足商海是从金属贸易业开始。起步初期,她给在昆明从事钢材经营的弟弟打工,一边积累经验、一边积累资金。由于勤奋和用心,她很快就成了行业熟手。几年后,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她筹措资金200万元,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昆明和涛商贸有限公司,全身心投入到商界竞争。
2003年至2005年,徐世芬借助行业朋友的支持和市场机遇,在昆明金马物资商场从事常规钢材的市场经营。她凭借自己的朴实、憨厚,凭借她过人的胆识、气魄,凭借她敏锐的市场触角和爱拼才会赢的信念、精神,不断学习和摸索生意技巧、大胆创新自己的经营理念,从容应对市场变化,自强不息、艰难创业、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生意越做越兴隆。
勤奋耕耘 斩获喜悦
经过几年的商海搏击,更加炼就了徐世芬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性格,进一步塑造了她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徐世芬知道,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仅靠市场经营是不够的,何况市场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危机。
徐世芬清醒地认识到,办法只有自己想,路要自己闯,眼光要面向大市场。正值此时,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宏观举措使西南地区水电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徐世芬一眼就看准了其中的无限商机。公司重新注册资金1000万元,由原昆明和涛商贸有限公司增资创建了云南荣涛贸易有限公司,为实现规模经营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刚开始,她没有项目就找项目,没有人才就请人才,开始广交水电行业朋友,积极动员和争取关系,以极大的诚意吸引和聘请专业人员。皇天不负有心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徐世芬的诚意,打动了从三峡来昆的相关业务人员。她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时代机遇,公司的业务范围2006年当年就伸展到了目标行业,并一下子就进入了云南地区开工兴建的小湾、景洪、金安桥三个大型水电站,实现和完成了公司经营重心的转移,企业经营自此驶入了迅猛发展的高速通道。
如今在她的旗下,不仅有来自山区老家的失业、下岗者,更有许多有着诸多重点工程业务工作经营经验的专业人士,公司欣欣向荣,人才济济,经营发展踏上了规模经营新台阶。
奉献爱心 回报社会
致诚、致爱、致恒、致远。如今的徐世芬,已从一名个人发家致富的独立创业者,成功成为一名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领头人,她不仅自己收获成功,也让大家分享喜悦,并不断以她的朴实、憨厚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2008年8月,得知一个贫困山区云南省寻甸县塘子镇欲兴建一所希望小学缺乏资金,从小饱受求学之苦的徐世芬立即带领员工前往这个山村调查了解情况。面对破旧的校舍,她当即决定——捐资25万元筹建希望小学,并又先后投入数万元增设教学仪器设备、生活电器设备和学生校服等物质,建成了云南第一所苗族希望小学;她得知几名贫困山区在昆读书的大学生家境贫穷,难以完成学业,立即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主动捐资助学;她得知四川老家的在昆乡亲欲开同乡会,立即独自一人承担了几万元全部会务费用,此后又先后5次出资,和在昆的老家乡亲们同堂聚会,并被一致推选为云南省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
现在,她正在谋划一个更大的回报老家和社会的慈善计划,计划出资1000万元,在四川老家兴建一所民政医院,为老家的父老乡亲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