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的推出,使得国内证券开户数不断上升。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目前股市开户数和基金账户的规模已达到1.7亿户。由此,筹备新业务、拓展专户业务以及传统业务的增长,成为了近期证券行业的工作重点。
与此同时,证券公司在自身转型过程中,从传统的营业部扩张模式,转变为通过扩大营销人员队伍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产生了证券行业面临业务拓展所急需的巨大人才需求,新一轮招聘活动此起彼伏,人才争夺十分火热。
而另外一方面,由于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敲门砖,是进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大型企业集团、财经媒体、政府经济部门的重要参考,很多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看重证券行业较高薪酬水平,也拉升了证券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参与者的增长率。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首次全国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报考达到了65.48万科次,与2010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9.33%。研究团队频频动荡。
今年,券商研究所优秀行业研究员的集体跳槽,也引起了证券行业的高度重视。譬如中金公司的精英人才尽数离职,哈继铭、贝多广、高挺等分别跳槽到高盛和瑞银。申银万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其策略研究团队成员袁宜、朱安平纷纷转战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
业内人士透露,最近两年券商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的流动率在25%-30%,平均每4年就完全换一次血。其他岗位诸如投行保荐人、投资经理、营业部经理等,跳槽早已司空见惯。
有猎头公司向记者透露,今年,分析师若被挖角,其薪酬很多是直接在其原来的基础上翻一倍。而某券商研究所新财富第一名的年薪已经达到了五六百万元,月薪为20多万元,相当于普通行业职员的近百倍。
有业内人士指出,分析师频繁流动与证券业缺乏行业规范有关。分析师来去自由,缺少约束,使得很多分析师完全以待遇为标准,缺乏归属感。因此,如何稳定团队、缓解人才困境,成为证券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