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新民
西安海纳(集团)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海纳集团)在省市劳动模范孙鲁秦同志为代表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13年来,坚持“发展企业、服务社会、造福员工”的信念,历经两次艰苦卓绝的企业改制和卓有成效的产业调整,奋力拼搏,一路坎坷,一路高歌,最终把一个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国有老企业改造成为颇具实力、充满活力的品牌企业,实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成为国企改制的成功典范。
在艰难中毅然改制
西安海纳集团前身是国有企业——西安市运输总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50年,在计划经济年代,曾为西安的城市建设和城乡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运输市场改革开放,竞争十分激烈,原来一枝独秀的国有企业,渐渐被个体、私营、集体一齐上的运输局面逼上绝路,使原本竞争乏力、负担沉重的企业经济更加艰难。当时企业在册职工2300人,离退休职工1500人,车辆设备400多台,人均收入3282元,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企业总资产5000万元,负债8789万元,欠银行贷款5000万元,欠税费360万元,企业净资产为零。1998年6月,企业毅然决然进行了改制,成为西安市第一批国企改为股合制企业。2OOO年6月,在法律无规定、政策不配套的情况下,西安市运输总公司又整体从股合制企业改为公司制企业,并更名为西安海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改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完善的市场经济主体,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创新中赢得发展
西安海纳集团通过两次成功改制和颇有成效的产业调整,通过企业制度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在孙鲁秦同志的带领下,融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充分发挥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优势,以汽配城为支点,运用企业地理、资源优势,一年一个新项目,一年一个大发展,使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总资产由改制前的50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亿多元;企业净资产由改制前的“零”提高到现在的1亿多元;还清了银行债务5000万元;向国家上缴税费由改制前每年60万元,拖欠360万元,提高到现在每年700万元,2009年上缴1000万元;经营收入由改制前1400多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3亿元,职工工资由改制前的人均3282元提高到现在13080元,并为全体员工办理了各种社会统筹保险;建设员工住宅楼30栋,人均住房面积由改制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现在25平方米,汽配市场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省、市文明市场,海纳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誉”单位;海纳企业标志被评为省、市著名商标;公司连续多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五个住宅小区,两个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两个区级文明小区。孙鲁秦本人被选为莲湖区和西安市人民代表,省市劳动模范,被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特级经营大师称号。回过头来看,企业抢抓机遇改制早,当时企业还没有充分享受到后来的国企改制的优惠政策,仅职工身份转换费用就少了6000万元左右,但企业改制起步早,赢得了时间,拓展了空间,获得了快速发展。
在实践中理念升华
1、依靠员工,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企业改革是方向,企业发展是根本,员工队伍稳定是基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改制中,他们请专家讲解,组织员工学习,全心全意依靠工会组织和广大员工投身改革,1243名员工自愿出资入股,促进了企业改制。2000年6月,在企业二次改制中,孙鲁秦同志深入到各基层单位,充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创造性地提出了“出资代理人制度”,巧妙解决了股东、股权和出资人的制度难题,在企业“不停产、不清盘、无震荡”的情况下,顺利地将企业整体转制为公司制企业,在股东会和职代会上,企业的改制方案、经营方针都是全票通过,全体员工成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正主人翁。多年来无一人上访闹事。
2、以人为本,凸显人文关怀的企业宗旨。
西安海纳集团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企业,共同富裕的理念,始终把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孙鲁秦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是共产党员,党把几千人交给我们,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安居乐业,企业稳定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无论企业体制如何改变,为员工谋福利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做到权为员工所用,利为员工所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让全体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公司对在岗员工每年以10%的标准增加收入;新建住宅30栋,人均住房面积从8平方米增加到25平方米;公司与900多名在册离岗员工签订意愿性契约,由公司统一交纳社会保险金,并发放工资80%的生活费;对全体员工加大社保缴费基数;对342名死亡职工遗属发放了150元—350元的生活费。近期,公司又为181名原家属装卸队员办理了养老生活补贴,赢得了“辛劳奔波为民生、接引国家爱民情”的赞誉,让她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公司还对各住宅小区加大净化、绿化、美化和安全投资,给广大员工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3、运用优势盘活资产,转变结构,提高效益。
海纳集团产业调整是企业发展的成功所在,曾走过一段极为艰辛的历程,当时公司产业为单一的货物运输,负担沉重,竞争乏力,年经营收入1400多万元,入不敷出。孙鲁秦同志顶着上级的压力和职工群众的不理解,凭着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与银行合作,变卖运输车辆和设备,开办汽配市场,使经营局面大为改观,当年就扭亏为盈。汽配城是海纳公司产业调整的重大成果,并以此为支点,带动了公司全面发展,市场安置就业人员5000多人,带动了玉祥门区域商业圈的发展。
改制13年,海纳集团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通过合作开发、融资开发、重组开发、滚动开发的形式,盘活呆滞资产,变存量资产为增量资产。一年一个新项目,一年一个新变化,相继投资5亿多元,完成汽配城1-4期工程,汽车展销大厦、工业品批发市场、小汽车修理厂、物流中心、购物超市等项目,夯实了企业转型、产业调整的基础。
4、产业结构调整要与城市规划相匹配,有规模,上档次。
企业是社会细胞,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城市建设密切相关。西安海纳汽配城是海纳集团产业调整的成功典范,历经十七年的良好运营,已经成为西北最大、全国经营最佳的汽配市场,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被莲湖区政府列为玉祥门的商业圈汽配机电板块的龙头企业,但汽配城的经营模式仍然是传统经营,规模不大,档次不高。2008年,西安市政府大兴新区区域规划建设项目给海纳集团带来新机遇,董事会及时提出改造汽配城北区战略,孙鲁秦同志提出北区改造要遵循“与古都形象相协调、与大兴路产业规划要求相协调”的原则,用一年半时间,投资1.8亿元,建成总面积8万平方米,经营面积4万平方米,提供商铺600间,外观典雅、气势恢宏、永久性建筑的汽配城北区。经营面积扩大一倍,经营收入增加一倍,充分体现了规模经营、规模效益,海纳汽配城北区的现代化规模、永久性建筑,在全国汽配行业开了先河。集团公司决定再用三五年时间,继续改造汽配城中区和南区,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经营面积8万平方米,届时,改造后的汽配城三区连成一片,外观古朴典雅,内部设施齐全完备,整体造型与古城形象交相辉映,必将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城新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5、先进的理念也是生产力。
西安海纳集团改制十三年来,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员工,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领导只有主动作为,引领变化,大胆创新,才能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领导必须具有足够的企业管理知识和能力,包括营销、财务、人际交往等,但更重要是他们必须能够整合所有资源,并具有持续变革的能力”等理念。在经营管理者中倡导“抢先一步、快人一拍、服务客户、互利双赢”的理念。对全体员工提出“在政治上做明白人、在经营上做精明人、在相处共事中做善良人”,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行为上要“团结、勤奋、务实”,在目标上发展企业,让全体员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用这些经典的海纳理念,鼓舞士气,提振精神,激励全体干部和员工在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孙鲁秦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要坚定信念,发展企业,没有钱也要干有钱的事情。”十三年来,正是凭借这些理念和精神,使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本文作者为西安海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