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豫光:循环经济的造梦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资源,一直是有色冶炼企业的瓶颈,如何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净”?从2005年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开始,河南豫光集团公司就一直对资源的“吃干榨净”梦寐以求,始终在“造梦”和“解梦”的循环往复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年4月20日,记者在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规划好的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工地上看到,这将是豫光“十二五”期间在其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中的又一大手笔工程。

  回收是为了再生,再生即循环。为了抵御资源日益减少产生的潜在风险,更为了实现低耗高效,豫光遵循“循环开发、再生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自2003年就成立废旧蓄电池回收公司,不仅在市内、在省内,还将回收的触角延伸到了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等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回收网络体系。

  在“民间回收”的基础上,豫光还将目光投向蓄电池生产行业的“大哥大”,先后与河北风帆、湖北骆驼等全国重点蓄电池生产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在将高质量的成品精铅售给对方的同时,将合作方在生产流程中无法消化的大量废铅全部回收,形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大循环,最终唱响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主旋律”。

  也就是在不久前,公司董事长杨安国的一个惊人之举着实惊煞了不少人。在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中水处理站,杨安国接过一杯经科学处理过的生产废水一饮而尽,在场的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也相继“品尝”了同样的水。为验证该水水质,豫光曾将该水送到市防疫站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是水质高于地下水,达到人体直接饮用水平。

  杨安国介绍,经过多轮转变升级,豫光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三大循环圈,即铅产业链循环圈,锌产业链循环圈和铅锌互补大循环圈,并由此叠加构成了豫光有色产业大循环经济圈。在此“圈”中,金、银、锑、铋、铜、铟、锗、镉、硫酸等十数个回收项目,多种伴生金属在废渣中、废水中和废气中变成了真正的黄金白银。“每一个回收项目,加上在建或筹建的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等10余项工程,在铅锌互补的大循环圈内又形成了更多的新的小闭环循环。”

  不可否认,循环和再生的威力是无穷的。记者了解到,2008年豫光生产再生铅80000吨,综合回收黄金2101千克,到2010年时再生铅产量已达100279吨,综合回收黄金3285千克,形成了原生铅和再生铅完美结合的“豫光模式”。为“吞废吐新”而创新设计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新工艺不仅属国内首创,同时推动了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的优化升级。

  “十一五”期间,豫光先后投资17亿元建设了30万吨电锌一期、二期工程,投资4亿元建设了8万吨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铅锌互补的循环经济优势之梦已然成真。不过,他们的下一个梦想已同时在酝酿之中。董事长杨安国说,在未来3至5年内,豫光将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地区新建三个18万吨/年废旧铅酸蓄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工程,形成年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90万吨的生产规模,构建起完善的再生铅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再生铅行业整体的技术升级及集中度的提高。 (志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