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秘书长、木塑复合材料专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刘嘉
一、当前形势
行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A、继续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及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所列技术条目逾200多项,其中有1项是木塑,另有2项技术与之相关,这在与木塑产业规模相近的小产业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仅表明木塑在国内已成为一项技术成果,更标志着木塑这一行业得到了国家的认可。由《大纲》“资源综合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与日前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在大政方针上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给予了相当程度的支持,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当下发展尚属弱小的木塑产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若广大木塑企业能认清当前形势,抓住机遇以求发展,展现的前景必定是一片光明。
B、中国木塑产业链逐渐形成,总产能继续扩大,企业数量及产量持续增长,年总产量已达50万吨,与美国在国际木塑业界并驾齐驱。
木塑产业的三次“洗牌”。木塑产业的第一次“洗牌”出现在2001—2003年,于1998年左右上马的一批所谓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由于存在严重技术问题,彼时或是停产或是重组;第二次“洗牌”出现在2006年—2009年间,在“奥运经济”激励下,木塑产业以人力所不能制驭的速度发展起来,一些盲目跟风,规模、实力均属有限的企业,在本次“洗牌”中遭到淘汰;第三次“洗牌”的趋势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日趋明显,主要特点是一批新的企业开始成长。从国内木塑行业的发展现状看,预计今后将约有60%以上的企业会因为产业标准越来越完善,规模效益日趋壮大等因素,必将会在第三次“洗牌”中被淘汰出局。经过本轮整合,预计木塑产业新格局最终将于2013年左右形成。在本次“洗牌”中,木塑的设计、施工、售后服务配套等第三产业范围等将得到扩大,例如在家装领域,木塑的应用将重点向地板、墙板、门窗、家具等4个方向延伸发展。到第三次“洗牌”完成之时,预计将会有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入到木塑行业中来。如何保持前进的态势,免于被行业淘汰,是企业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C、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发展不规范,混水摸鱼现象时有发生;
2、中、低档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整合亟待完成;
3、应用领域开拓不足,多数产品拥挤在同一领域以求生存;
4、标准管理体制未能理顺,导致行业标准制定有较大缺陷;
5、宣传力度和领域渗透不够,市场推广极不均衡;
6、木塑产业创新、推广机制尚未形成,极大地影响了行业进步。
二、解决措施
A、大力规范产业发展,以积极手段扶持产业成长;
B、坚持技术整合,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互动联盟;
C、在整体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淘汰机制;
D、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扩大木塑材料应用范围。
近期木塑产业技术走向。进行革命性的创新,是中国木塑产业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的目的,一是要摆脱原料的制约,二是要改变传统工艺,突破各自为政的配方迷阵。在实现木塑生产设备专业化之外,还要高度重视木塑新工艺的借鉴创新。当下木塑产业中有两种先进工艺技术,一是生物纤维超临界流体塑化造粒技术,其特色是:木/塑配比中木粉添加量可达80%以上,可大幅度降低原料成本;木塑造粒不添加任何助剂,既节约成本,又避免污染环境;木塑造粒可塑性大,延伸性好,使用领域/产业广阔;造粒设备配置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复制,具备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基本可以沿用现有WPC成型机具,无需大规模设备更新。二是生物质纤维碳化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其特色是:能够以简单工艺,无毒无害,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式解决制约传统WPC行业发展的原料瓶颈问题;可利用收集相对容易的初级生物质资源,大量制备变废为宝,绿色安全,循环运用的新型复合材料;能应用到更加广泛的新材料/产品上,使WPC材料性价比得以大幅提高,从而使其更加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可起到保护自然环境,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挑战中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型碳材料制备技术。
三、木塑产业的战略目标和策略
根据当前木塑产业的发展状况,“十二五”期间的基本战略目标预计为500万吨/年,发展目标为800万吨/年,远景目标有望达到1500—2000万吨,可望在2020年以后完成。发展策略是:抓住原料、工艺、生产、产品、市场等5大要素,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发展,尤其注意引进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要有承接国外大型工程的各种准备。
随着木塑产业工艺技术的提升和市场逐步成熟,各类木塑材料/制品还要继续渗入建筑、装饰、园林、物流、包装、环保、体育、军事,甚至能源等领域,随着新工艺/产品的不断出现,木塑材料的应用范围还可以不断扩大。大型产业集团或区域产业集群在国内的出现也仅仅是时间问题。根据目前的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容量预测,中国木塑产业如果能够在技术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其产量完全有把握大幅度超越原木塑产业头号强国的美国,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传统木塑复合材料总产量有望达到500万吨左右,产值超过600亿元。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较好地借鉴国内外木塑制造新技术,未来的新型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完全有可能成为木材、金属、塑料、陶瓷、水泥、玻璃等传统材料的有力竞争者,进而扩展成为产值达数千亿元的新兴产业,不仅可以为国内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发展做出贡献,而且还可能为全球材料领域带来一场前所未见的绿色革命。
关于木塑市场的推广。除了保持以往的推广渠道,支持木塑企业开拓应用领域,中国木塑专委会2010年决定与有丰富的组展经验和强大的国际背景的世界会展业巨头励展博览集团合作,于2011年7月13-1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5馆专门开设“2011’上海国际工业材料展览会·木塑复合材料专区”。将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方式为与会者创造交流机会,努力实现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达到共同发展中国木塑产业的目的。但是,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意识到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中央有关部委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制订、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国内一些骨干企业在对国外先进技术借鉴创新的基础上,也在带动中国木塑制造的高端工艺不断逼近甚至领先世界水平;我们要保持中国木塑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在同一产业平台上平等交流的话语权,配合国家政策和经济走向,扶持、保护、促进木塑产业核心创新技术的发展。按照目前循环经济要求和国内木塑产业的格局,大力发展高性能、多功能木塑复合材料,逐步淡化、弱化及至淘汰低端木塑技术和产品,逐步扩大木塑材料/制品的应用领域,为这一新型材料拓展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使其在“十二五”期间持续发展,力争使其良性地发展到1500—2000万吨的规模,形成一个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的产业体系,完成中国木塑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为实现中国木塑产业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