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源
《亚纯函数值分布理论》《亚波长直径微纳米光纤》《全球化时代的法哲学》……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2010年已出版图书目录上,学术类书籍正在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新亮点。
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启动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领头羊”工程。这一计划的第七次工作会议4月上旬在杭州举行,计划办公室副主任李智慧告诉记者,中国出版“走出去”以往的主打品种是中医药、武术、学汉语,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学术精品也开始飘洋过海。
浙江大学出版社从2006年起与国际科技出版巨头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合作,先后在德国推出了近30种中国学术书籍,书籍的作者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中国学者。
“德国同行对中国学术书籍的评价很高,而这些学者通过在海外出版学术书籍,也增加了自己在国际学术圈中的分量。”浙大出版社版权经理伍秀芳博士告诉记者,学术书籍“走出去”体现了中国学术界的进步。
而人民大学出版社则主打以社会科学类书籍为主的“中国学术”品牌,2010年输出版权约100种,其中80%是高端学术著作。出版社副社长孟超博士从事了25年的国际出版合作,他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国际出版界对中国社科类书籍需求明显增大,这是中国崛起吸引了世界读者的目光,而阅读中国的社会科学著作是解答中国何以崛起的首选途径。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劲教授目前正在主持一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调查课题。他把以往中国图书出口的热点归结为“老少边游”四个字——传统文化、少数民族、边疆风貌、旅游指南,目前学术著作出口逐步增加正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当务之急。
“与其他文化产品对受众的影响相比,图书的影响更为深远。”张小劲说,学术著作“走出去”不但更能体现中国现代文明的成果,而且有利于外国学界同行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