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根本在于形成一种对员工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不仅来源于提高他们的收入,还来源于让他们幸福、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在企业里。”这是国内知名中医药上市企业——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的共识。近年来,羚锐制药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全力实施安全工程、环境改善工程、困难员工救助工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环境生态建设逐渐优化,员工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呈现出和谐稳定、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
安全工程——体现亲情。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近年来,羚锐制药始终把实施安全工程放在首位,在大力开展问题管理的同时,针对员工的心理、生理、性格、技能等个性特点,创新安全人性化管理,积极搭建起领导与员工的交流平台,建立领导下车间带班和深入销售市场一线制度、领导定点联系生产车间和销售区域制度,倾听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见和想法,细化安全措施,全面提升了员工安全生产的自主性。
具体工作中,公司一方面调整安全宣教形式,以厂区和生产车间板报、墙报、宣传栏为载体,开辟《安全管理特色》栏目,帮助员工辨别安全源,强化安全隐患治理,编写《员工生产车间操作与交通安全读本》,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活动氛围。另一方面从亲情上下功夫,在班组制作“全家福”专栏,将员工全家福照片和亲人的问候话语附上,让员工每天上班都能看到一家人幸福的笑容和目光,随时提醒自己要安全工作;组织员工子女及家属到生产厂区开展“羚锐一日情”参观活动,使员工家属亲身体会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使员工事事处处抓安全,连家属也时时提醒亲人注意安全:平平安安上班来,高高兴兴回家去。
环境改善——体现尊重。打造和谐企业,从关注和解决员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近几年,羚锐制药广开渠道,建立了年度职代会征集提案制度、季度领导层与员工面对面双向沟通制度、领导定期深入销售区域调研制度以及随时随地的合理化建议制度,听取员工意见和要求。公司先后通过筹建员工俱乐部、改扩建员工食堂、美化员工生活区、整修生产厂区主干道及加大员工文体设施、绿化员工工作环境等系列举措,实实在在地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公司还通过改造、增建生产厂区车间、储运部门和科研质量技术单位的通风除尘设备,不断改善生产、科研一线员工作业条件,在生产车间安装、更新空调设施,增设通风设备,增加通风流量,并强化厂区绿化园林建设,员工生产环境持续改善:公司继2008年获评信阳市首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之后,2010年,再度获评“河南省绿色企业”。
帮困慰问——体现关爱。关注员工生活,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家”。羚锐制药建立有员工互助基金,并于2008年在河南省首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公益性组织——河南省羚锐老区扶贫帮困基金会。公司不断完善帮困机制,着力为困难员工“遮风避雨”,使员工获得和享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
公司对困难员工给予关心,构筑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帮扶救助机制,为缓解员工困难提供层层保障。对员工中的困难人群,每年进行梳理,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错,员工家属生病住院或家有红白喜事,公司领导上门看望慰问。对重点困难员工,由党群部门牵头,设固定联系人,建立困难员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关心的力度。
为了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保障员工的健康水平,公司一年组织一次员工健康体验,建立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提醒健康指标异常的员工及时就医问诊。
素质提升——体现价值。羚锐制药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公司重视人的教育、培育和激励,目前已形成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的梯次培养渠道。针对管理层,通过开办“羚锐论坛”、网上在线交流等活动和企业经理人出国考察、参观,了解并熟悉行业情况,开拓视野或送河南中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班进修培训等,提升管理人员领导力;针对技术业务人员,围绕数字化、自动化这一主线,构建了以基础应用课程和专业深化提高为主的课程体系,通过沟通交流、项目参与、实践操作、轮岗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快技术业务人员的技能拓展和经验积累,提升其实战力;针对生产操作人员,通过核心操作岗位大练兵、技能竞赛、岗位即时培训、“员工培训学习日”活动等,提升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力。
公司每年都要评选推广年度“优秀党员”、“最佳实践者”、“优秀团队”,每年评选推广先进个人、安全型员工、创新型员工、优秀岗位能手等各层次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并进行表彰,激励全员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营造自主型员工队伍氛围,开展“自主立规、自主考核、自主评议、自主激励”的“四自主”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屡创新高。
(汤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