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春秋,文殊坊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从被划为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中房集团、文殊坊公司的全力修复打造,到2006年国庆开街喜迎八方游客,再到人们对它的愈发喜爱。一路上,爱着它的人们,总是呵护着,祝福着,陪它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如今,文殊坊的二期工程即将开启,人们纷纷畅想着文殊坊的未来,为我们勾勒着自已心中最美的文殊坊。他们有的是专家学者,有的是商家游客,还有的是开发商……他们的语言朴实而真诚,心愿平凡而实在,他们是一群深深爱着文殊坊的人,在期盼和祝福中迎接文殊坊最美好的明天。
“我心中未来的文殊坊,是一个城市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互相交融的地方。”
谢元鲁(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
我觉得未来的文殊坊,应该具有多元的文化,或者说具有多元的解读,主要包括文化形态,建筑形态和生态环境几个方面。
在文化形态上,我希望文殊坊在发展商业文化路线的同时,也能给人们商业以外的文化,充分展示它作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文化氛围。比如复原老成都民俗文化的气氛,整合宗教文化的元素,以及增添平民休闲文化的空间等等,我所说这种休闲文化空间,它应该是免费的,就像大树下的几张石桌,几个石凳,人们可以随意坐一坐,歇一歇。
在建筑形态上,我希望文殊坊能多一些体现宗教文化的建筑元素,比如一个小小的土地庙,一块泰山石雕成的石刻。过去,我们老成都的许多街道都会有这样的建筑,它们渗透着老成都的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同时,我觉得文殊坊的院落文化可以更加丰富,在许多老文人的作品里,成都的院落有的大气庄严,有的精巧别致,有的则是一圈矮矮的土墙,从墙头悄悄地伸出一枝花,让人感觉非常地舒服,这些院落档次不一,却都体现了老成都的味道。
在生态环境上,我希望文殊坊能多一些花草树木。我们老成都的生态环境其实很好,过去的人们都喜欢在院落里种些树,种些花花草草,我想如果文殊坊的生态环境更好,人们会更愿意留下来,停下来,欣赏和感受文殊坊的美。
所以,我心中未来的文殊坊,是一个城市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互相交融的地方。它既能提供商业购物环境的需求,又能营造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氛围,同时还能满足市民的休闲文化和公共交往的需求。它不仅有仿古的建筑,还有绿树成荫,春色满园的生态环境。无论人们在工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来到文殊坊,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个自己的空间,找到一份轻松自如的感觉。
“文殊坊前景还要依靠整合与细化。”
向世山(四川省社科院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文殊坊是成都这座历史名城的特色街区。与武侯祠、锦里吸引国内外游客,宽窄巷子吸引市民娱乐休闲不一样,文殊坊主要以复合型的街巷文化为特色,这里有成都最顶级的会所成都会馆,环境以传统川西民居院落为特色,主要服务于高级商务活动,目的是把现代商业活动与古典文化的氛围完美结合在一起;这里有中国四大禅宗寺院的文殊院,自清初以来,便是香客和文人雅士汇聚之区,在当今时代,也是成都最具活力的祈福向善之区;这里有荟萃川西名小吃的饮食店;这里有四川最优秀的传统工艺品如蜀绣、羌绣、藏绣;还有古玩夜市、许多茶坊等等。逢年过节,还有很多节庆活动。总之,从都市商业形态来看,文殊坊属于多元业态。如果文殊坊二期工程完成的话,那都市生活情景将更丰富多彩。但是,它也有短板,那就是特色不突出。因此,文殊坊今后的发展前景还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开拓进取,一是商业业态的整合,各项业态如何达到最佳比例,且适合于文殊坊的主题特色。二是品牌文化的建设和鲜明,如何在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中突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质化。三是市场形象的整体包装与市场份额营销细化的措施,建立起固化的顾客群,成为成都市一块独特的街区和名片。一言以蔽之,文化的经营和商业的营销呈现“共赢”格局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继续打造文殊坊第二期的文化产业是明智之举。”
胡文全(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
成都是名城古都,发掘成都文化,就要围绕四大板块:
草堂文化、三国文化、佛教文化的文殊院、道教文化的青羊宫。古时的西南民族的集散中心,就是现在的文殊坊一带和青羊宫一带,所以,以我之见,继续打造文殊坊第二期的文化产业是明智之举。
在打造二期的进程中,保持原有老成都文化,以成都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为理念导向,推进儒、释、道文化产业,在川西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文化链中,打造儒释道合一的高端宾馆、高档住宅等,这才符合天人合一的道理。
另外,文殊坊引进国外的文化风情,如法国的、南亚的文化风情为一体,也可以增加文殊坊的韵味。
“希望它能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不要把根离得太远。”
刘茂(金匮谷老总)
我对文殊坊二期的打造非常期待,希望它能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不要把根离得太远,因为文殊坊本身就有一些特殊的历史背景,比如浓厚的佛禅文化,传统的商业文化,这些都是文殊坊的优势,应该加以保持和发扬。作为商家,我们在商铺选址时,曾经也作过专门的考察,最终选址文殊坊,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佛禅文化氛围,它能让人的心静得下来。我相信未来的文殊坊一定会被打造得更加美好。
“对文殊院保护片区的规划思路上应该紧贴‘历史与文化’这个主题,恢复、复制出成都旧有的城市风貌、古建筑、历史街区等资源。”
方堃(中房集团成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副总)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城市,而文殊院片区又是成都市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保护片区,在我们对文殊院保护片区的规划思路上应该紧贴“历史与文化”这个主题,恢复、复制出成都旧有的城市风貌、古建筑、历史街区等资源。用建筑物揭示出成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隽永,如“张仪”楼、“散花楼”、“得贤楼”、“西楼”,以及历史上的典故中最接近文殊坊原地的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吟诗楼“碧鸡坊”等。
依我想,文殊坊今后向人们展示的首先是这座城市的演变历史,中间贯穿着许多有历史可考证的故事。这样的规模是一个城池的体现,因此,我希望将文殊坊更名为“大城”。因为古时的成都是由大概三个城池合为一体的,其中“大城”是最早建成也是最接近文殊坊这个项目所在地的。
“我想将来的文殊坊,应该是多种文化的一个整合点,如果发展得好的话,也许还会成为成都市多元文化的一个汇聚之地,成为成都的一张名片。”
何开四(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我相信文殊坊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是很大的,因为它有着许多的优势。比如,它地处市中心,自古就是成都的一个风水宝地;有着厚重的佛家文化,香火从古到今都没有断过;各种老成都的民俗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积淀,而且从商业角度来讲,它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口岸等等。我想,这些优势一定会把文殊坊未来的潜力充分地释放出来。
现在还很难能找出一个地方,能够像文殊坊一样把成都的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相互地交汇起来。所以,我想将来的文殊坊,应该是多种文化的一个整合点,如果发展得好的话,也许还会成为成都市多元文化的一个汇聚之地,成为成都的一张名片。将来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空间。人们都说到了北京,不到长城是一种遗憾,我希望有一天,人们到了成都,也会说不到文殊坊是一种遗憾。
“我个人希望未来的文殊坊,能在现有的文化格局基础上,保持自己的特色,并把这些特色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袁庭栋(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我个人希望未来的文殊坊,能在现有的文化格局基础上,保持自己的特色,并把这些特色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我说的淋漓尽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精细,准确,深入;二是要升华。我们这么大个成都,真正具有民俗风情特色的街并不多,算来也就两大片。所以,我认为文殊坊的未来是很有潜力的,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文殊坊的特色做得更好,更精细,更到位,更准确,更深入。
“定位一定要明确,那就是一定要走商业路线。”
刘友义(小天鹅洪鼎文殊坊店老总)
对于文殊坊的未来发展,我个人的观点还是非常看好二期的商业形态。无论二期的建设方向是欧洲一条街也好,还是其他风格也好,总之,定位一定要明确,那就是一定要走商业路线。文殊坊一期,主打的是文化,二期的任务是要带动一期,无论是在管理、业态等方方面面都要有比较大的转变和调整,文化类元素要适当减少,充分利用文殊坊的地段优势、交通优势等,将商业气氛打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