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民
攻坚克难,为首钢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首钢总公司计财部部长,王保民始终以开放的思维、严谨的作风、宽广的视野、坚忍不拔的毅力、奋勇拼搏的精神,科学地统领集团财务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和首钢实施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带领计财部全体员工创新求变,力求卓越,积极推进财务管理方式转变,服务首钢战略发展目标,彰显出了财务工作的中流砥柱作用。
2009年是宏观经济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是钢铁业面临困难最严峻的一年,是首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最为关键的一年。王保民深刻领会总公司党委的战略决策,带领计财部全体员工紧紧围绕打好搬迁调整攻坚战、打好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攻坚战、打好企业转型升级和科学管理攻坚战,攻坚克难,探索和创新财务管理的新方法,为建设全新的首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和首钢搬迁调整的大任,王保民贯彻落实首钢总公司党委扩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确定的规划目标,组织预算、成本、资金、利税、项目、会计、结算、资产等各方专业力量,根据市场和首钢的新变化,创新财务管理新模式,确保首钢规划目标的实现。
王保民针对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出了“目标成本、目标市场、目标产品”三个倒推,并在集团范围内推广,最终形成了从产品成本到产品生产再到市场营销的联动经营机制。
三个倒推机制充分体现出了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三大内涵。
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在完善周经营例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集团月度经营生产预算制度。王保民针对这一预算管理新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价格确定贴近市场,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动态调整效益优先、指标设计争创一流”的编制原则,并与生产部门共同建立了周生产计划例会——周反馈制度。
新的预算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了预算控制、动态管理和分析工作,促进了首钢运行水平的提升。
根据钢铁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发生的新变化,建立起了市场跟踪制度,明确了每月、每旬、每周、每日需要跟踪的内容。
市场跟踪制度的建立,在第一时间获取市场变化的同时,又将迅速及时地将市场变化信息传达反馈给总公司决策层和厂矿执行层及销售、供应等重要部门,对于提高市场反应能力、提高产品调整能力、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寻求新的降成本突破口,组织调研组到国内同行业先进的企业进行调研,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开展指标对比找差。
内抓资金管理
外建融资渠道
进入新世纪后,首钢的发展建设日益加快,资金的管理和融资渠道的建设日益重要。王保民从首钢发展大局出发,内抓资金管理,外建融资渠道,有力地保障了首钢生产经营、钢铁基地建设、企业并购重组、北京地区发展的资金需要。
制定了严格的资金支出制度,规范资金支出方式,使资金支出在设定的程序之内。利用资金管理平台,扩大结算中心范围和结算流量,增强了集团资金的控制能力。加强概预算的审查把关,在重点工程建设和结构调整等项目审查中,为总公司节约投资近9亿元。
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特别是近几年在债券发行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为满足新贵钢基地项目建设140亿元的资金需求,组织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家总行牵头组成银团,赴贵州进行考察,就银团贷款举行融资专题会,圆满完成了银团贷款落实工作。
在迁安中化公司三期项目建设中,协助首钢矿业公司分别获得3.32亿元和6.13亿元贷款资金支持,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首钢自有资源的供应,为三期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2010年,圆满完成40亿元五年期中期票据的发行工作,利率为4.48%,比五年期贷款利率5.76%低1.28%,每年可节约融资成本5120万元,五年共计节约25600万元。
【相关背景】
优秀财务管理让企业“发财”
围绕国家和北京市确定的税收返还等政策支持项目,王保民组织认真进行测算,积极开展工作,获得国家和北京市财政支持资金总计40多亿元。充分利用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契机,精细组织集团设备进项税抵扣,为首钢减少税负13.4亿元。
《中国总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