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当企业家爱上艺术品收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民营企业家或成主力军

  编前语:中国有句俗语:乱世囤粮,盛世收藏。据统计: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员中,企业家占到了20%。金融资本大举介入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这使企业家成为艺术品市场真正的买家!

  □ 钟 时

  

  愈来愈多的企业家正在进入到一个看似与他们关系不大的圈子——艺术品收藏。

  

  艺术品收藏成时尚

  

  “收藏是我现在仍愿意工作的唯一理由。”在2010年的保利春拍上,品牌营销专家叶茂中买下了《春山驴背图》,这是徐悲鸿惟一的一幅手卷作品,画面描绘精致,保存完美,并有齐白石的数百字题跋。在激烈而漫长的举牌竞争后,能“抱得藏品归”令他兴奋不已,当晚和几个朋友喝酒狂欢至第二天上午。“现在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让我们快乐一夜了!”叶茂中当时兴奋不已。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最爱油画、雕塑和古董,他的家就像一个小型博物馆。在王中军7亩大的院子和两层欧式小楼里,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铜雕和中国现代油画。他的油画收藏主要集中于艾轩、杨飞云、王沂东、袁正阳这样的当代名家,中国油画市场中的领跑者身上。此外,王中军的家和办公室珍藏有很多来自法国、英国、爱尔兰、瑞典等国的古董。

  对于这股风潮,著名主持人、收藏家王刚的解读是:“在企业家圈儿里,你再跟他说什么宾利、法拉利,这都是很俗的一件事,都不如你从腰里掏出一件小玉器,‘你瞧我这个,起码到乾隆吧’。”

  

  民营企业家成主力军

  

  在中国收藏界,老一辈藏家正逐渐淡出,而民营企业家则逐渐成为收藏主力。作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在成为民营资本关注的新兴领域。不仅是国内,在国外的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企业家的身影也屡屡出现,他们从纵横四野的商界风云中抽身出来,将投资眼光定在了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上。

  天地集团董事会主席杨休是在2004年的翰海春拍上一鸣惊人的。当时,他以6930万元拍下了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在企业界和收藏界引起轰动。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则于2007年保利秋拍上以2200万元拍下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是现代艺术品收藏的热衷者。他把公司大厦顶层专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顶尖展览,并将民营企业家定位为主流人群。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说,企业家们的资产富有,艺术品拍卖这类场所又属于高端市场,这里不乏也包括很多艺人、老板、金融投资者等等,都属于高端人群。至于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具体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平台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这些地方更具国际化,气场要比其他省市更好一些,另外当然也不排除港、澳、台这种地区,那里的人群购买力要更强大、更富裕。

  

  【学者声音】

  收藏正成为企业家圈子的“时尚标签”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说:“市场一路走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部分企业家的进入也很重要。中国文化的价值正在被发掘与重新评估,很多手中拥有闲散资金的人为了提升文化品位和满足精神需求,也将资金投入到艺术品的收藏中。”作为文化产业新的亮点,艺术品市场正成为民营企业家关注的新领域,大量资金已经涌入。企业家投身艺术收藏,已经可以称为是一种潮流。在很多企业家看来,这是一种时尚,正如曾经有一段时间,企业家们会以高尔夫和户外运动作为主要谈资,而如今,收藏,是一种品位的象征,在企业家的圈子里,收藏正成为一种时尚风向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