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雪
2010年,我国重卡市场销量突破100万量,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录;2010年,中国重汽全年累计产销重型汽车199635辆,同比增长60.06%;整体市场份额达到19.62%,再次捍卫了中国重卡行业领军者的荣誉。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汽坚持自主创新,在依托加快产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全员推进精益化管理,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区域化重组、抢占新能源汽车领域先机上做足文章,产销量从2005年的4.4万辆到2010年产销整车超过19万辆,增长幅度达到330%;销售收入超过800亿,比2005年增长 450%;各项主要指标平均年增长45%以上,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1年1月,中国重汽产销重卡18000辆,同比增长8.15%,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打响头炮。
自主创新助力产品结构调整
延伸产品线是中国重汽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路径。自2009年7月起,中国重汽先与德国商用车巨头曼(MAN)合作合资生产重型发动机和重型卡车,后又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兼并收购,涉及的车企有中外合资企业和本土农用车企业;产品线覆盖重、中、轻、微全系列商用车以及其他专用车、改装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卡车、客车及发动机、机械工程生产和采购营销于一体的企业集团。中国重汽规划,在5至10年内,将跻身全球前三大商用车制造商之列,其勃勃雄心可见一斑。
在开发符合国家法规,适应用户需求产品的同时,他们加大营销力度,今年仅设立牵引车专营店已达90多个。
始建于1986年的中国重汽技术中心是中国重汽新产品研发和试验的综合科研基地,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中国重汽投入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已达120亿元,这使其制造工艺和生产规模快速与国际重卡先进企业靠拢。目前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等九大系列整车产品,车型达3000多个,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260多项,成为全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技术道路上的孜孜以求,使得中国重汽能顺应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将目光瞄准适应未来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和轻量化汽车,逐步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质量铸就荣誉
2010年12月28日,在第二届山东省长质量奖颁奖仪式上,中国重汽集团以卓越表现获此殊荣。作为省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不仅是单纯考虑产品质量,而是依据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产品质量、对客户的服务质量、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评审,体现一个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达到在国内、行业内卓越水平的综合奖项。荣获含金量如此之高的省长质量奖,对中国重汽来说,是企业“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质量理念的一次完美注解。
2011年初,中国重汽在伊朗组装的重型载货汽车通过伊朗国家标准局全部检验。
目前,中国重汽已实现了质量信息的网络化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在国内重卡行业,率先将条码技术运用到重卡产品中,提高了产品质量信息管理水平,使产品的售后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重汽近年来先后筹集资金70余亿元用于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整车装配和检测线;包括日本进口压力机组成的8台大型冲压线;由6台ABB机器人和美国EASOM传输机构组织的自动化焊装线;采用PLC控制、人际界面故障状态显示、PROFIBUS等技术组成的自动化底漆、中涂和面漆涂装线和由比利时SOENEN公司生产的三面冲孔自动化车架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强化制造过程和质量的提升,中国重汽成立了质量技术中心,制定了质量责任考核办法,实行制造单位总经理全面负责制,将质量与职务挂钩,从而进一步保证实现中国重汽质量目标。
精益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2008年中国重汽果断提出了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自主创新为主题,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全面推行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增长的新思路。
减少2秒钟,多产2000台。通过对实验台泄气电路的改造,电器参数的调整,使每台油泵做气密时间减少了约2秒钟,不仅每月油泵气密过流量可多产出约2000台,而且还改善了气密工位的工作环境,减少误判漏判现象,有效提高油泵的产品质量——这是中国重汽重庆燃油喷射系统公司总装车间所创造的效益,也是中国重汽近年来推行精益管理的一个缩影。
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公司作为重汽集团的主力军,以基本生产单元班组为自主改善的切入点,围绕现场5S改善、质量提升、减少浪费、提高生产率等方面,组织员工积极开展改善活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线班组、工段累计提出改善项目10476项,实施完成9902项。
如今在中国重汽无论是生产一线、销售系统还是管理部门,均要求将精益管理形成一种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为己任
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经济责任,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的履行。近年来,中国重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将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中国重汽近年来不断增加职工收入,使在职员工人均年收入由重组前的不足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8万元。为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采取集资建房等方式新建住房2000余套、19.5万平方米,先后为7000余户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改善了职工医院条件,为员工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班车接送职工,积极解决职工就餐、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使职工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多年来,中国重汽集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支持慈善及助残事业,热心参与社会各类公益活动。目前已累计投入赈灾项目超过1亿元、捐赠财物近3000万元用于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中国重汽(香港)公司从上市开始,已连续两年向香港慈善机构每年赠送100万港元公益金,并获颁香港公益金荣誉奖。在“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活动中,中国重汽为山东省和济南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款,用于贫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教育、生活等救助。
面对各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冰冻灾害、南方旱灾、东南亚海啸、华源煤矿透水事故……中国重汽员工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累计近3000万元。为支援四川人民重建家园,中国重汽投资中国重汽绵阳(富临)专用车生产基地项目,累计投入已过1亿元,顺利完工的一期建设,为绵阳市提供了300个就业岗位。2010年,为响应国家西部战略和海西发展战略布局,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和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相继揭牌。
中国重汽还热心扶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冠名山东女足、生活日报群康俱乐部象棋队,并赞助中国跤王争霸战、全国女子举重队、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等。
在金融动荡、资本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重汽时刻维护广大股东权益,相继在 2009年9月23日、10月17日连续大幅增持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股份达43218000股。
随着中国重汽集团慈善公益事业的不断前行,中国重汽也收获了“中华慈善奖”、“2009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香港公益金荣誉奖”、“山东慈善奖”、“山东省最具爱心企业奖”、“2008山东十大责任企业”、“2009年度省级文明单位”、“2009年度最具爱心企业奖”和“我的兄弟姐妹——爱心大使奖”、“济南市热心泉城公益事业优秀集体”、“济南市见义勇为事业突出贡献奖”、“济南慈善十年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树中国重汽品牌 打造百年基业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长足发展,中国重汽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十一五”初期的第二集团军到目前被行业公认为第一集团军,就产销规模而言已进入重卡行业世界前三位,技术水平和运行质量一直引领行业发展。中国重汽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中国重汽,对中国重汽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把中国重汽列为重点支持的八大汽车集团之一。
对于下一个五年的发展,中国重汽提出:“树中国重汽品牌,打造百年基业”,努力打造百万辆级企业,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汽车产品覆盖重卡、中卡、轻(微)卡、微轻客、大中型客车、矿用车、码头作业车辆、特种车、高附加值工程机械、吊车;重卡产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适合国内外目标市场需求,质量水平达到亚洲发达国家水平。
打造百年基业,逐步做强做优中国重汽,中国重汽着力在“四强四优”上下功夫。“四强”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就是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使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主要特征是: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先进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重汽提出2011年确保产销汽车超过23万辆,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15%-18%,各项指标高于行业总体水平。中国重汽正在迎来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朝着“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世界500强目标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