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3月3日,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5000多名代表委员汇聚在庄严的国旗国徽下,共商国是。
在出席今年两会的代表中,依然活跃着大批的企业家。他们关注的热点,与两个关键词紧密相连——“创新”、“转型”。
让我们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一起来倾听企业家们饱含激情的声音。
□雷汉发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它是文明进步的阶梯,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它是发展壮大的保证,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是增加竞争能力的源泉。而我们石药集团能取得今天的成长进步,全面开展创新活动则是最大的受益项目。”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科技创新掌握主动权
蔡东晨告诉记者:近年来,石药集团首先抓科技创新。先后以国家批准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21家产学研单位成立了“中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8个课题,其中承担了两个“创新药物孵化基地”项目。随后又成立了“中国药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战略联盟”,使到上百项科技成果在企业中诞生,其中仅2010年就取得国家新产品生产批件14个,临床批件6个,专利申请37项,专利授权19项。此外,集团公司在生物药品研发上也取得了突破。一系列新药的诞生,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使企业在2010年中先后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批荣誉称号。
工艺创新降低成本
在向高端医药领域迈进,开发原创产品的同时,石药集团管理者们意识到:要使企业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不仅要在终端产品上打出自己的拳头,而在工艺流程中也需要实施有效改造,使企业成本得到尽可能地降低。因此,从“九五”以来,石药集团共投入近40多亿元用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在所有的在制产品链条上均采用了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先进生产工艺流程和信息自动化技术。比如在青霉素三期改造中,他们就在国内率先采用了世界先进的一步萃取新设备和新型提取技术,使得企业青霉素原料药年产量达到1600吨,成为全球最大的7-ACA生产基地和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排头兵;而在维C产品改造中,他们成功应用了两步发酵法、树脂交换新工艺和纳米膜技术。由于产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成本大幅下降,不仅顶住了产品降价的压力,而且市场份额稳步提高,从而奠定了石药集团在全国抗生素和维生素行业的优势地位。目前集团VC年生产能力总计达到3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VC供应商。
经营创新走向国际
产品和商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因为产品如果不能进入市场,企业就有生存危机。因此,石药在最近几年中狠抓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特别重视了国际市场的开拓,他们采取了三条措施实施了全球市场的耕作。其一是开展了国际规范市场体系认证,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壁。通过艰苦细致地工作,截至目前,石药已经有咖啡因、维生素C、阿莫西林等11个原料药产品取得了欧盟COS认证。其二是在国外成立独立公司,全面销售经过认证的产品,经过积极申请和准备,集团已经成功在美国和非洲加纳成功设立子公司,把医药生意直接开到了别的国家土地上;三是与国外优势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销售石药生产的医药基础原料和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品,经过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目前集团已经与美国默沙东等十余家跨国药企就国际市场开发达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