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项目管理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 勇

  

  企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维护稳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把项目管理模式引入维稳工作,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集、掌握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工作由被动变主动,由事后救火变为事前预防,能够更好地掌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

  一、项目管理模式引入维护稳定工作的重大意义

  认真思考维稳工作与项目管理,两者无论在学术理论概念、管理机制,还是在流程运作、方式方法上都有着诸多相同点,全面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是对维稳工作机制的重大补充和完善,必将有力地推动维稳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形势的发展需要引入。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化,企业管理机制、经济结构、利益格局和员工思想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一些不和谐、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引发的矛盾复杂多变。引入项目管理模式为我们做好稳定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学术理论支撑,是对稳定工作思路举措独辟蹊径的创新,是对构建大防范、大调处、大维稳工作格局的丰富和发展。

  二是实现矿区本质的和谐稳定应该引入。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对稳定工作进行超前分析、判断,深入调查研究,统筹协调各方关系,从纷繁复杂的各类矛盾中妥善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这是抓好源头预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三是关注民生的要求必须引入。稳定的根基在民生、民心、民情。怎么认识,怎么对待,怎么才能最大化地体现员工群众的合理意愿,需要我们很好地把握和思考。必须以一种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论证体系,对每一项决策、每一项工作都进行充分调研,认真听取员工群众的心声,捕捉员工群众的民意,设身处地研究具体人的具体问题。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对每项工作进行科学谋划、具体分析、深入论证,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真实情况,更好地对工作予以准确定位。

  二、项目管理模式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应用流程

  一要增强“一个意识”,及时准确发现问题,确保认识把握到位。就是增强问题意识。实践证明,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是能力问题,问题意识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总根子”。很多稳定问题不是静止的、孤立的、单一的,往往互相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需要各级领导人员灵活运用改革的思维、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发展的思维、系统的思维,从整体上把握,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善于用逆向的、求异的、辩证的哲学思维思考问题,做到以小见大、目光如炬,从细节中发现苗头,从现象中看清本质。

  二要坚持“三个论证”,理性分析具体问题,确保政策研究制定到位。一是调研论证。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充分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网上舆情等形式充分了解基层动态信息,掌握全面情况,摸清员工群众想什么。二是项目评估论证。重点分析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涉及哪些方面的政策、关系哪些群体的切身利益、实施这项政策的预算成本有多少、政策实施后会不会引发其他群体性问题,形成一个初步的解决问题方案。方案形成后及时通过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会、公司领导班子办公会进行讨论酝酿,作修改完善;尔后视需要依法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员工代表座谈会,听取员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相关制度之后进行实施。三是风险管理论证。对这一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员工群众政策承受能力、员工群众是不是会有其他方面的诉求等问题进行充分考虑,提出相应的稳控预案,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给予解决,从而确保解决问题的各项政策执行能够规范、顺畅。

  三要推行“一项管理”,实现全程控制,确保政策贯彻执行到位。就是对方案的运作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坚持完善政策执行动态分析制度,通过集团公司—矿(厂)—区队(车间)—班组四级信息反馈网络,全程掌握方案运行过程中的情况;逐步完善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各单位信访稳定责任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加以解决处理,确保方案执行顺利通畅。通过抓基层,更好地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打基础,更好地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强化基本功,更好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项目管理模式基层坚实、基础牢固、基本功扎实。

  四要落实“一套机制”,强化刚性约束,确保责任追究到位。就是严格落实稳定工作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维护稳定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稳定工作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及每年签订的《维护稳定工作责任状》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责任进行严格考核,谁制造信访问题谁就要付出代价,谁不解决信访问题谁就要承担责任。

  (作者单位: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党委办公室)